赵从约从汴梁城消失了,没有人知道这位第一公子去了哪里。一时间,有关赵从约的流言蜚语充斥了汴梁的大街小巷。有人说,赵公子与一名东瀛来的女子私定终生,如今改名换姓,与那东瀛女子远赴海外。也有人说,赵公子大彻大悟,决心痛改前非,如今去南方遍访名师,有朝一日学成归来必成国之栋梁。
直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唐宋唐大人,酒后失言无意透露:赵从约是因为勾引了自己二叔公的老舅家的大外甥的小侄女的亲姐姐的小姨妈,被父亲赵承宗一怒之下赶出了赵家。有好事者向赵承宗求实,赵大将军怒气冲冲的把那人臭骂了一顿,说赵从约已经不是赵家的人,有什么事和赵家无关。结果这么一来,更坐实了人们对赵从约勾搭宗亲,羞愧而逃的说法。
清者自污,不失为掩盖真相的一个好办法。唐宋心里暗道:赵公子,在下只能帮你到这了。
赵从约消失的消息还没一个星期,另一桩事又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三月刚过,官家便昭告天下:太祖第四子赵德芳逝世,死因是突发肺病。这位后世被后世虚构为手持金锏,正气凛然的八贤王,死时年仅二十三岁。
前年,太祖次子赵德昭病重去世。曾有传言赵德昭是被官家训斥后心中惶恐,回到家里就自杀了。如今不到两年,赵德芳也死了,这让许多人纷纷开始揣测会不会这一切和赵官家有什么牵连?
赵光义在深宫中,这些猜测他虽然不可能全部知道,但是也能猜到个一二。看完拜龙教搜集到的民间的情报,他放下手中的笔,漫步在御花园,看着悄无一人的林子,默默的坐在了石阶上。从她下决心弑兄夺位的那一天起,他便做好了被人泼一身污水的准备。金匮之盟,堵得住人的嘴,堵不住的是人的心。是他做的,不是他做的,都要算在他头上。赵德芳远在兴元,肺病发作而死,可是那些居心叵测之人这非要把这笔账算在他的头上,他又为之奈何?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此时头痛的何止赵官家一人,汴梁城九州商会的余得水余大帮主,如今也是急的头大如斗。
自从齐头帮投效了朝廷,在南关码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彭正大在北关码头势力也得以进一步扩散。如今他余得水夹在中间何等难过。他在凤来楼设下宴席,打算向朝中有来往的大臣求助,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一个人也没有来。后来有人偷偷传了消息给他,原来那位主管汴河事务的唐宋唐大人如今正在到处搜集他销赃灭迹的罪证,意图明显,这些人为了避嫌都不敢再和余得水来往。
余得水听罢悔得肠子都要青了,当初这唐宋只是个无用的小卒,自己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对他也没有百般提防。如今他成了八品大员,官家有十分信任,托以重任,自己再想动他可以说已经不太可能。虽说自己平日小心谨慎,没有露出过马脚,可是这唐宋屡次出奇制胜,明里暗里帮着另外两家打压他的生意。唐宋这颗小卒,如同已经过了河,横冲直撞,吃掉了他许多大的生意对象。这般下去,他还怎么完成折帅托付给自己的重任?
想起折帅,余得水的心中又燃起了斗志。不错,他的主人,是西北藩镇府州的折家。他受折御勋之托,卧底汴梁十数年,本来早该回乡的。不料折帅英年早逝,他的卧底计划也因此不得不继续下去。如今府州的主人是折帅的亲弟弟折御卿,这位新的折帅比之兄长心机更胜一筹。有折家的支撑,他余得水还怕斗不过一个唐宋?
余得水沉思良久,决定向折家求援,派遣折家军情部门的精英来汴梁协助他稳定局势。这般想着,余得水便在纸上行云流水的写了起来。
把余得水害的焦头烂额的元凶,被属下认为一肚子坏水的唐大人此刻春风得意的站在汴河桥头,看着对岸正在施工的地方欣赏的点着头道:“不错,不错,看来我这修建汴河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