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卜日第二更。如果怀有时间的话,晚应该怀有

    “高!实在是高”。

    杨广竖起大拇指,夸赞徐鸿儒,这令徐鸿儒和他的亲信们很是得意。

    ※※

    白莲教起兵造反,短短的月余时间就占领了大半个江西,顿时震动大明朝廷。

    江西巡抚洪瞻祖三天内连上十五道八百里加急公文,顿时堆满了兵部尚书王洽的桌案。

    内阁首辅黄立极等人一直借口推脱,阻止王洽引邓浩楠的辽东军入关。如今王洽实在坐不住了,西北闯王和梁王一直拖着杨鹤的剿匪大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南下进剿江西白莲教。

    王洽要求抽调边军南下平叛,黄立极等人商议之后,认为不能逼得王洽走投无路,于是同意兵部掉长城九镇边军入关平叛,但是对于辽东军入关之事,黄立极等人始终不松口。

    王洽原本想着直接上报皇帝,由皇帝下令让辽东军入关平叛。但是黄立极等四个,阁臣反对,邓浩楠又不争取,因此王洽不想为此得罪其他四个阁臣,只好暂时听从黄立极的建议,先从长城九镇各镇抽调兵力南下平叛。

    明置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太原和固原镇。每镇辖若干卫、所、关、口、塞、营、堡等。其中:辽东镇,辖区长城刃公里设卫万、所。关2、营堡 凶守备兵力羽8乃人;蓟州镇,辖区长城沏公里。设关,、塞刀、营昭、城堡引,守备兵力旭力人;宣府镇。辖区长城燃公里设卫心一说口、所,、关堡劣,守备兵力,出强人;大同镇,辖区长城弥公里设卫8、所7、堡毖3守备兵力动田人。长城沿线共设关、寨、营、堡等,幼余个。和平年代守备兵力的余万,到了明末战乱时期,兵力虽然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总体依着战事吃紧程度而定。到了天启年间,多达,四万人左右。

    可以说,明朝两百万常备军,一半兵力都集中在了长城九镇上面。一旦战事一起,长城九镇就会吃掉大明国库一大半的银子,是一把严重拖累大明的铁链子。    兵部公文下达到了长城九镇,各镇将抽调十分之一的兵力出来。这样一共从九镇抽调九万余人。王洽又将京师禁军拔出六万。筹齐十五万兵力。同时又从南直隶、广东、两湖各省抽调五万人马,凑够二十万大军。户部拔军饷三十万两,作为南下平叛军费。这点银子仅仅够平叛军队二十天左右使用的,王洽深知不够。但是户部却是拔不出更多的军饷了。

    南直隶、广东、两湖等地巡抚和布政使对于兵部让他们负责出兵的事情本就不同意,如今户部的三十万两银子只是给边军的,地方镇军的军费由各省布政使自行筹措解决,这让这些地方官们大骂不停。

    没办法。王洽找黄立极解决,黄立极只好先答应各地出兵的地方官。天启八年的夏税用来填补军费窟窿。

    于是,各省地方官看在银子的份上,最后方才同意出兵。因为他们知道,大军开拔之后,除了开拔费之外,剩下的银子基本上都落入当官的口袋里了,因为明军出战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默许对地方老百姓的掠夺。

    只要仗一打起来,当兵的就靠着吃地方老百姓,那么今年的夏税便可以亏空一大笔,剩下的全部落入各省官员的口袋里了。

    看在银子的面子上,王洽勉勉强强的把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二十万大军组织起来了。

    在人选问题上,王洽很是纠结。他想启用辽东都督府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沙场宿将,经历过辽沈大战洗礼的。但是无奈的是,黄立极等人坚决反对,王洽一口难敌四口,只好作罢。

    于是,王洽向三边总督杨鹤请调知兵之人统带两江总督。

    杨鹤手下大将都在进剿闯王高迎祥和粱王王大梁所部,抽不出将领给王洽。这时,杨鹤想起了他的儿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