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泰是郑芝龙的堂侄,郑成功的堂兄,与郑成功同为福建郑氏十二世。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郑泰算是郑家除了叔父郑鸿达外,与郑成功关系最为良好的郑氏子弟而来。隆武帝曾封郑泰为建平侯。
在郑芝龙北上降清时,他正好在南澳负责郑家海上贸易的事,因此躲过了安平之难。后来郑成功在沿海招兵,他就赶来投靠了郑成功。
郑泰长期负责郑家的海上贸易,加上关系良好,因此郑成功任命他担任户官,管理郑成功的财务及对外贸易。
郑成功回到金门的隔天清晨,郑泰就急找上门来。
在金门郑成功府邸新命名的思明堂,郑成功和郑泰刚分主客坐好。
郑泰茶都没喝,就开口了,“国姓爷,银子已经不多了,只剩十几万两了。在这样下去,我怕撑不到年底。”
“这么快就没银子了,上个月不是还有三十多万两?”
“国姓爷你定的军饷那么高,花费自然大。加上你制定的高强度训练计划,那些粮食c军备的损耗自然也跟着大起来。如果不是上个月新造的那些福船c沙船被我强烈要求用来开展海上贸易,怕是这个月就见底了。而且更加要命的是,粮食是真的要告急了。”
“前些ri子,安平可是刚将一批番薯c大米送过来。怎么粮食也那么快没有了。”
“我的国姓爷,你也知道。这几年老天爷都不知怎么的,不是旱灾就是洪涝,搞得连湖广都大范围歉收,更加不用说其他地方了。现在米价都蹭蹭地往上涨,我们的钱很多都是用来买粮草去了。年初那些官绅多少还送了些粮食过来,现在大家都缺粮,于是都没有再送了。现在我们用的就是安平那边送过了,只是那只是杯水之薪,怕是用不了多长是时间。国姓爷你要赶紧抓个主意,不然我怕到时拿不出钱粮来,怕人心就散了。”
钱快没有了,粮食也快没有了。连着两个没有,让郑成功很是头疼,这ri子过的可真的艰辛。之前有郑芝龙的庇佑,自己只管着打仗,现在什么琐事都要自己来管,来承担。两万大军,反清复明重担压下来,郑成功感觉压力真的是很大。
正当郑成功为钱粮的事烦心时,有个亲兵走进报告说,有郑彩的使者求见。
郑成功一听,很疑惑,郑彩那个家伙怎么会突然派人过来的。某非是火炮的事有的商量,只是赶的不巧,现在自己正为缺钱的事烦恼。哪里还有余钱再去买火炮啊!哎,这时又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解释了。算了,既来之则安之,人总要见的。郑成功传令让郑彩的使者进来。
使者走进思明堂,郑成功一看,还是个熟人。
曾德原本是郑芝龙的亲兵一员,郑芝龙被挟持上京,他不想投靠满清,而郑成功当时势力很弱,于是他逃出福州后投靠了郑联。
郑彩想派个使者去见郑成功,正好曾德当时押送着那个渔家女送到郑彩府。郑彩知道曾德是郑芝龙的部下,也知道他是个伶俐的人,于是就决定派他来了。
曾德本意是不想来的,毕竟是郑芝龙的亲兵,没有投靠大公子,却是投靠了郑联,多少有些尴尬。只是他不敢不从,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来见郑成功了。
老远地看到郑成功,曾德就下跪,恭敬地说道“小的叩见大公子。”
不知是很久没有人这样喊自己大公子了,还是曾德恭敬地态度让原本忧烦的郑成功很是高兴,开口道:“你也算是郑家的老人,不用多礼。起来吧!”
“谢大公子,小的今个能再见到大公子,也是幸喜不已。大公子比从前可是瘦了许多,当保重身子。现在几个公子爷都被困在beijg了,郑家还得靠大公子才能重振声威。”
郑成功听曾德说起那些个所谓的“兄弟”,不禁想起。
郑芝龙和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