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士心而言,跟希特勒合作,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比起斯大林或者是中国的那两个人,希特勒的人品更好一些。
斯大林跟现在在陕北的那位,在某个意义上都算是同一类的人。毕竟,虽然看起来陕北的那位人格魅力更好一些,但是对张士心而言,没事搞些“三反五反”的运动,变相消耗内部实力的事儿,张士心本身就不太认同。
所以张士心对他们两个的评价只有一个:
虽然不算外战外行,但是可以说是窝里斗的专家。
在这样的思维前提下,张士心打心底很拒绝跟他们合作。
至于某个光头,张士心则是认为对方更惨一些,因为不愿意合作以及没有合作的可能性,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而言是两码事。
某个光头连自己的那些军阀对手都没有太好的处理方式,哪怕是到了1949年,他甚至还没有拿下龙云跟后面的“云南王”卢汉。
虽然云南起义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但是从侧面上来看,在整合国家整体战力方面,某个光头一来没有这样的魄力,二来也没有这样的实力。
所以,张士心更倾向于借助外力,给这个空间的中国,来给与更好的帮助。
而基地的选择,他确实本来更加倾向于中南半岛,但是,一来英国人没有任何合作的可能性(起码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张士心不认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二来时间太短,就算是跟英国人合作,但是在中南半岛甚至是印度尼西亚一带,估计还没能搞出什么。都会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势力范围内。
法国人的情况也差不多,越南虽然接壤中国,但是菲律宾之后,日军就马不停蹄的攻下了越南。张士心还没有想过,指望一支更倾向于游击队的部队,能够保护好这个军事基地。
澳大利亚虽然远了点,但是到了1941年,它还算是相当安全的区域。哪怕是到了1943年前期,日军横行西南太平洋区,都还没能打下澳大利亚。同时。相比起越南这个既然不安全,也很难就地补给生产原料的地方而言,有着充足的优质铁矿石以及冶炼原料,澳大利亚在张士心的眼中已经算得上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在1941年之后,这个工厂怎么办?
张士心到时候就让它光明正大的打出中国企业的牌匾。然后寻找美国人加以庇护,相信那些澳大利亚人以及约翰牛还没有会为了一个小小的生产基地。而跟美国人的关系出现裂缝。
毕竟。当时的英国,就连一倍咖啡都需要美国运送过来……嘛,这样的说法是稍微有点夸张,但是也从这个情况当中反映出假如不是依靠着大量的美援,英国本土居民过得生活,说不定真的得“倒退”回石器时代。大部分人都得钻木取火来着。
至于里面该生产些什么……张士心预想中,那个生产基地生产轻型坦克就已经是极限。一来,中国战场很多地方都用不上重量更多一点的中型坦克,更加不要说重型坦克级别的存在了。
二来。轻型坦克搭载火力够用的火炮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就算是日本人出了四式甚至是五式坦克,那么日本人敢在中国用这些玩意,一群在泥泞中“瘫痪呻吟”的玩意,张士心不介意日后日本,会出现一个叫做“泥泞中的xx坦克”之类的动画。
而辅助武装方面,张士心更倾向搭载20mm输出火力的装甲车或者是37mm反坦克炮的装甲卡车。
但是,以中国那个区域的补给难度,张士心还是放弃了构建一支高度机械化的轻装甲部队,因为他不想这些东西出现在中国不久,就因为补给不畅顺而被日本人摆平。
毕竟,他不可能一直呆在这个空间当中。
不过不管怎么样,张士心在德国总理府派出来的接待人员以及已经在酒店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