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步。
所以,张士心做出了一个折中的选择。
反正他也没指望这种一炮死的玩意能够正面抵抗敌人,毕竟这玩意,是个坦克都能穿透那薄弱的装甲,装备最顶级的配置,损失太大的话,张士心哭都没地方哭去。
中坦方面,张士心自己的直属部队已经开始列装起T-44,虽然没有T-54的那一门M62-C2坦克炮,但是张士心觉得现在的100MM炮还能用,xìng能远超作战实际的火炮,同样也没有必要这么快出。
一个是成本问题,越是先进的炮,价格越贵。张士心现在还是小本经营,好东西虽然他也想拥有,但是没足够数量的话,也凸显不出威力。
二是效率过剩的问题。
就好比两门同样是100MM的坦克炮,前者比较落后,能满足战场需要的同时,成本不算不能接受。后者很先进,超出总体科技水平一两个层次,但是价格非常昂贵。
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列装前者会更加切合军队的需求。
不要最好的,管用就行。
这样的论点,在很多国家中的通用。
一来,制式装备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二来,质量太好的武器很多国家都列装不起,只能够当做特种武器使用。
就好比F22“猛禽”,成本高得离谱,美国佬也不过是小部分装备,大部分更新的还是F35这种简化版。
同样的,张士心也很清楚他在地球上,很多人对于PRC的军事力量评价:
“陆军一流,空军二流,海军一流半”。
这个评价主要是根据已知的列装情况来说的。空军二流这样的评价就在于PRC还列装着大量明显过时的第二代或者是第三代飞机。
PRC也想大规模更换,但是全部更换需要钱,更加需要时间。
就好比J-20真的列装部队,单机成本不会比F-35要低多少。
好东西也架不住高昂的成本。
张士心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领主,收入方面更多的是依靠战斗所得而不是其他收入。
指望那一点点税收,张士心很清楚,他一年下来,很多事情都不用干了。
时间的话,张士心还是有的,两条生产线同时运作,每天能够补充几辆坦克战车,不是太大的问题。
所以,张士心列装T-44,更多的是出于成本考虑、
T-54还没有解锁,但是张士心对于T-54这玩意有点疑惑。
因为在系统的当中,T-54/T-55要比WZ-120的作战xìng能要差一点。
WZ-120的完全体,更多的是倾向于59式B型,两者作为完全体,WZ-120要比T-54要好很多。
但是,从59式延伸出来的WZ-121(六九式)在xìng能上,比起T-62要好一点,但是却几乎完败于T-64或者是T-66X。
张士心在纠结的事情是难道让59式大规模列装,然后在其他坦克的带领下,当战斗急先锋?
能够统一列装就同一列装,张士心很清楚部队简化武器的重要xìng、
所以,他不知道到时候同一列装59式跟六九式好,还是列装T系列好。
“到时候再算吧。”张士心还庆幸T-54没有解锁,要不然他现在头疼了、
至于新加入的140工程,张士心决定无视它,对于这些缺乏实质数据的工程项目,张士心只会使用比较有好感的系列。
(140工程虽然是十级,大号搞了一辆,没T-62A的手感好。)
而且,有T-62A还用得着这种玩意?
重坦方面,现在张士心觉得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