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估计就要出关了吧?”

    面对周虎臣的询问,黄得功黑黑的笑了一声道:“两百里,一天半天的时间,估计差不多了。”

    “全力追赶的时间到了!”抬起头,看着隐隐出现的北京城,周虎臣露出胜利的微笑:“这是收复北都最好的方法,我们的天子可以继续守国门,不过这个国门将来恐怕有些过于遥远了!”

    黄得功知道周虎臣在说什么:“该追就追吧!国门远一些没有关系,天子的国门岂不可以更稳固!”

    “然!小侄也是这么想的!不这样做,朝堂的诸公怎么会让我们出关?哎我叔侄两人都是命苦之人啊!”

    周虎臣和黄得功两人很默契也很轻松,嘴里说着国家大事却在闲庭信步,就这样重新踏上了京郊这片熟悉的土地。

    士兵在沿途收拢那些清军溃兵,而且收拢的很彻底,为了减轻溃兵对地方的危害,周虎臣和黄得功两人下达了命令,接受一切投降的人,只要放下武器,即使是女真人同样接受。女真士兵也是士兵,只要给自己效力完全可以接受,至于那些曾经给建奴效力的明军,周虎臣已经有了他的打算。

    溃兵太多,为了尽量不耽搁时间,黄得功和周虎臣留下一些军队继续扫清这种混乱情况,两人开始向东侧的通州绕过北京城。

    的确是绕过,黄得功和周虎臣这个时刻不会进北都,除了作战他们还有最重要的计划要实施,而这光复北都的伟大时刻要看何腾蛟与史可法c朱大典谁先到达了。

    密云。

    密云县地处燕山南麓,华北平原北缘,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地带。也是中原地区至东北c蒙古地区的交通孔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重地。有“京师锁钥”之称。

    这里东c北c西三面群山环绕c峰峦起伏,巍峨的长城绵延在崇山峻岭之上。此时,周虎臣与黄得功一直叨念的多尔衮带领着庞大的人流已经绕过了密云县中部那个碧波荡漾的湖泊(密云水库)。

    多尔衮比周虎臣和黄得功预料的慢了很多,原因很简单,家眷太多。这些人除了皇亲国戚就是建州最重要将领的家人,多尔衮不敢扔下这些人,扔了这些人等于彻底扔掉了大清国的希望和根基。出关不要紧,只要留的青山在,柴总有的烧,有些人在手。多尔衮就仍旧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眼前出现的是丘陵与矮山,这就是希望,因为生命的关隘古北口已经很近了。

    沿着蓟运河(今潮河)往北的道路越来越崎岖狭窄,而起伏的山峦也越来越高,多尔衮等人的速度越来越慢了。

    天色已晚,太阳的余晖慢慢消失在山后,多尔衮带领的大部队不得不在山间停下来开始扎营。

    古北口现在属于明军,防守古北口的是虞大虎和翁之琪。

    “大人,建奴距离古北口还有十里。”

    “知道了!”虞大虎应了一声:

    “十里已经很近了!估计建奴会顽强的来不停冲击吧?”斥候转身而去。这次开口说话的是翁之琪。

    其实,多尔衮自进入密云境内就一直被监控,这种监控的距离不断被斥候在迅速传到古北口。

    “大帅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翁之琪不理解,万般辛苦的顺着长城跑了千里。有了这样彻底灭掉入关建奴的机会,而周虎臣的命令却不是翁之琪想象中的那个大关门。

    “大帅不会有错!既然让这样作战自有他的道理,遵命就是,大帅怎会出现大局之误!”虞大虎和翁之琪不一样。他是周虎臣的嫡系手下,周虎臣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在他的意识中。周虎臣怎么会有错?何况是这样的大事。

    “万一纵虎归山怎么办?后患无穷啊!”翁之琪有不同的看法,这个看法当然有他的道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