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二推迟了自己出行巡视的时间。
因为天英阁的借口,希望可先在大唐皇帝的指导下尝试监国的流程,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可以再更改,这样对于朝政来说是极大的好事。
整个大唐到处都在稿建筑,不仅仅是倭人,来自高句丽、百济、南洋的劳工在各工地忙碌着,自然是大唐人第一等待遇,半岛三族的二等,倭人与南洋三等。
从第一位上船的倭人劳工开始,倭岛已经有接近七万劳工去了大唐,被分散了几处工地在干活着,时间也差不多过去两个月时间了。
倭岛之上招人的速度在变慢。
许多想挣一份钱的倭人已经开始往东走,在接近大和中都城的地方都贴上的招工告示。
王霸的船队终于将自己领地的新米装船运到了广岛等几个港口。王霸得到的可不仅仅是在这些港口招人,而是连通商权都一起拿到了。这里大唐的商人也多了起来。
昨夜,就有专门的倭人小吏走乡窜村的高喊过。这是到了领粮的日子。
许多倭人都带着一个竹制的小架子,可以背着,然后能放两石米,用绳子再绑在架子上。天不亮,码头上就排了足有几千人,有些人距离远的昨夜听到消息就带着饭团出发了,走了几十里路赶到了码头。
广岛的码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也作了扩建,从勉强停一条船,变成了可以停两条船。同样是勉强停进来,还需要在靠近码头的时候,靠人力拉绳子让船靠岸。
“下马村!”有倭人小吏站在高台上,用铁皮卷成的喇叭高喊着。
普通的下等村民是没有正式的名字的,但也有着自己用来称呼的,被倭人贵族称为贱名的名字,或者说是一种代号吧。
一个个的叫着,排着队一个个的上前来。
那倭人小吏又在高喊着:“这是发的干活头一个月的米,大唐的贵人有打赏,所以干的好坏总是有个区别的,需要花些日子来计算,也需要花些日子把米运过来,所以都不要闹,听大唐的贵人吩咐。”
无论如何,总算是有米发过来。
倭人原本就没有什么可闹的,倭岛的领主让他们干活却是根本就没有发过半粒米的。
许多倭人先是上船下货,然后在这里开始封装,带着草编米袋的不在少数,就算没有带米袋的,也背着许多用于编米袋的草过来。不用人指挥,许多人就坐在地上开始编袋子,这袋子的编法或者说大小,已经印在普通倭人的生活之中。
负责发米的只是船上的几个普通的,认识字的船工罢了。
叫名字,一口就叫了十个,那倭人小吏赶紧去应了一声,高喊着十个名字。可许多人却是有些茫然,因为一个村子,同名的人不少。原本就是贱名,许多人叫法都一样。什么一男,大男,二男之类的。
“当时签定合同的时候,每个人发过一个竹牌,对上那面的编号。”
编号,这倭人小吏也不认识上面的数字,更不知道如何发音。
“让这个村子所有人都过来。”
一个村子去当劳工的,也不太多,一般就是几十个人。
“叫二男的都出来。其余的人每人领一包走!”
分粮食很容易,一石米装上,这可是上等的好米,当下这里就有倭商在收米。一石这样的米,可以换到一石陈米,再加几斤糙米,依然是以物换物的方式。
也有大唐的人在暗中打听着这些商人的来历。
叫二男的有七家,核对编号之后,其中五家去领一包米。
“你,五十包!”负责发米的船工指着其中一个用汉语说着,那负责翻译的倭人小吏听着就呆了,五十包,是不是听错了。当下就一脸恭敬的问着:“您刚才是说,五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