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众人纷纷赞扬,看来汉人的圣贤之人还是有的,怪不得他们这么推崇尧舜禹汤,这不,现如今就有这么一个宛如尧舜禹一样,可以退位让贤行禅让之大事的伟人。但仔细想想,除了陆炳的豁达和义气,其中却也夹杂着许多问题。

    首先西凉人种混杂,和汉民族的思想大不一样,政权交替频繁,先后经历了蒙古帝国东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和三权鼎立的时期,不光人性变野了就连信仰也是繁多的。面对这样的民族,一切要决绝一些,比如有地方作乱。按照陆炳的路数肯定是要顺治,这在汉人的领土上十分好用,可是放到西凉只怕就不那么有效果了,其他地方会纷纷效仿,天下就会大乱。故此陆炳对人狠,大多向善的作为在西凉是没什么用的,夏大德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听话好办,作乱也好办,直接亡族灭种,看看谁还敢。等一切都平静了,咱再坐下来好好说如何发展,如何过上好日的问题,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这种办法是陆炳做不来的,甚至是陆炳想都想不出来的,在陆炳看来,这样的管理早晚要灭亡,暴权总会被推翻。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西凉非但没有灭亡,反而是蒸蒸日上。国力日渐强盛,百姓也慢慢的被驯服。但夏大德这些年竟然东征西讨灭了三个族,人数足有两万余人,那叫一个人头滚滚白骨皑皑。忠君爱国之心非但没有受到影响,所有人反倒是更加崇拜推崇夏大德,把吐洪伊.乌梁海当做他们的神明和偶像来敬奉,这简直让陆炳大跌眼眶。

    除此之外,陆炳当年让位还有几个原因。当年在那边统兵打仗的乃是夏大德蔡龙羽和戚景通,后来随着发展,夏大德的路数更合那边人的性子。声望越来越高,手下士兵越聚越多,渐渐成了主力,再到后来形成主导,说起来这也都是命。

    陆炳到来的时候。没有人认识他这个主公,只知道陆家军和夏大德的名声,所有人以夏大德马首是瞻,甚至有人对陆炳表示不忿,忠心耿耿的想要杀了陆炳的人也大有人在,生怕陆炳夺取夏大德的位置。摆在陆炳面前的只剩下两条路。把广阔西域让与夏大德,还有就是调走夏大德或者杀了他,从而夺取政权。如此一来必定引发骚乱,而那个局面又回到了治理方法上,非当时的陆炳能狠下心来的。

    而陆炳但是一家人都在京城。如果陆炳把这篇领土给了朱厚熜,陆炳觉得不甘心。这都是自己花钱自家兵马打的仗,让给大明成了老朱家的家天下不免不舍,而朱厚熜虽然也是陆炳的兄弟,但他是什么人陆炳再清楚不过了。留在手里,就等于篡位篡权,只怕在京城的一家人就危险了。故此陆炳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放弃这篇领土,给了夏大德。并且帮夏大德建立了建国初期的一些基本国策。这些国策也为现如今陆炳夺取的天下在治理方面打下了基础,起码有了一二经验。

    从此西凉和大明的陆家更加亲密,夏大德总说这个国家是我三弟给我的。他随时可以要走。陆炳自然不会蠢到送给别人的天下再要回来,所以相处的十分融洽,舍了就舍了,一旦坐惯了天下,即便是夏大德也难以再度让出来,如果非要要只怕要兄弟反目了。那先前所做的就成了多次一举。

    万寿节献礼前后,陆炳和夏大德各自都有了意向。没想到朱厚熜先动了手。兄弟二人之间互相配合,举国之力攻伐大明。这又是一段佳话。只不过再度细细想来,其中又不免有一些政治和利益的味道,这样的作为不光是兄弟之情,更符合陆家和西凉的利益。只不过兄弟二人当面就说清了这些,大臣如何说谋士如何讲等等等等,这才是真正的可以称为兄弟之情的事情。其他的都夹杂了太多其他的味道,不能提起。

    从漠北到鄂尔多斯再到西凉,陆家军的名字响彻草原,西凉铁骑无往不利,连乌兹别克汗国都险些被灭国,如此强悍的力量没了大明的配合,鞑靼也不会傻到与两国双线作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