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燕王不置可否,转向昌国君乐间问道:“昌国君以为如何呢?”

    乐间知晓燕王心意已决,何况攻打到饶安,将边境向南拓展百余里又非好高骛远之举,当即微微作揖,道:“臣亦赞同亚卿之谋,不过,臣有一疑惑,这漳水以西的方圆百里之地,不知王上打算取不取?”

    燕王脸色一变,齐国在漳水以西有百余里之地,取之易,守之难。若是燕赵交好自然无虞,一旦交恶,这百里之地须臾之间就能易主。自己对要不要攻占这块地一直不能做主,避而不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过,既然乐间在这里把话说了出来,燕王正好征求下群臣的意见。心里有了计较的燕王气定神闲地问道:“寡人也很是烦恼,昌国君有何高见,不如说说。”

    “以臣之见,饶安、平原以西的齐地有一郡之地,得之,可收民七万户。其中,漳水以西方圆不过百里,民却有三万之众。为燕国大计,这百里之地自当取得!”

    中大夫栗腹忍不住出言问道:“漳水以西取之易,守之难。赵国垂涎齐国久矣,如此,我们岂不是得罪了赵国?!不如联合赵国伐齐,赵国取漳水以西的百里之地,我们取饶安、麦丘等城。”

    长大夫剧辛当即反驳道:“臣以为不妥!赵国已是庞然大物,若是再增其地,广其民,我燕国所受掣肘更深。即便为了稳妥联合赵国,也大可游说赵国,使赵国攻打安阳、高唐等地。”

    燕王暗暗点头,燕国独自攻打齐国的话不是不可以,但伤亡终究大了一些。最理想的莫过于联合楚国或者赵国一起伐齐,其中,尤其以联楚最佳。一者,燕、楚两国可以南北共进,不会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二者,淮泗之地齐国新占未久。楚国投入多一些兵力的话,说不定可以一口气打到原鲁国之地,到时候,齐国可就真的“热闹”了!

    次之的则是联合赵国,好处是因为燕、赵、齐互相接壤,燕赵伐齐的话可以统一行动。坏处的话也很明显,那就是存在利益的分歧。仔细看一下舆图,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赵国已经完全包围了齐国的西面,南北纵横千里;而燕国和齐国接壤的河间之地东西不过百余里宽。赵国若是发大军将燕国拦腰截断的话,燕国将和中原隔绝,如同秦国眼下的局势。尽可能地增加燕国的纵深,自然就成了燕王的首选。在燕王的设想中,如果不得已要和赵国联合伐齐。那最好的莫过于齐国自聊城方向伐齐,燕国自河间南下,如此互不冲突,各凭本事。

    “丞相怎么看?”燕王没有表态支持哪一方,问向将渠。

    将渠面色郑重地回道:“王上若是安于现状,燕国若是甘愿屈居赵国之下,大可将漳水以西的百里之地双手送上,以此来换取赵国对燕国的信任。不过。王上若是有意制衡赵国,不受赵国摆布。这漳水以西的百里之地万不可断送。”…

    见将渠说得郑重,燕王不由好奇地问道:“丞相是说这百里之地,寡人大可取得?”

    “然也!王上为何忧心赵国,历代先王为何交好赵国,盖莫不是因为赵国的代郡距离蓟城不过两百里之遥。王上若想改变局势,就要占据漳水以西的百里之地。赵国一旦不利于燕国。王上大可连横诸国,由吕城逆漳水南下,兵围邯郸。至于赵国会不会对我们燕国不满,王上莫非忘了,公主乃是韩国的王后吗?”。

    燕王心下稍安。赵国是强大不假,但却是刚刚败给韩国啊!如果不是因为韩国不和齐国相邻,自己大可联合韩国攻打齐国,完全不需要看赵国的脸色行事。经丞相这么一分析,漳水以西的百里之地燕王是志在必得!这可是改变燕国的第一步,若是第一步就示弱,赵国还指不定继续打压齐国呢!

    也不一定,现在韩、魏、赵三国争雄于中原,赵国不大可能再把燕国树立成敌人,赵国应该不至于打压燕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