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很是感兴趣地言道:“李晓大人,阁下若真能做出这样的玉米浓汤,我倒是非常有兴趣尝一尝,只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们明国人,也开始喝牛奶,还有火腿吃了。”

    李晓干笑一声,随意扯了个借口,糊弄过去。

    托雷斯为人还算是厚道,在他眼底李晓是个知识渊博的人,所以自然也没有刨根到底的想法。

    加上他之前还欠了李晓赠银还有引荐武田信玄,这两个老大的人情,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承诺在明年之前送一批番麦来给李晓种植。

    李晓听闻到此,心底的狂喜之情,也是难以言表。

    玉米啊,这可是李晓那个时代世界产量最高的食物啊。

    玉米先是由印第安人种植,后西班牙葡萄牙发现美洲,被带回国内种植,之后又从马六甲传入中国,到了明朝末年,中国已有十几个省种植玉米。

    玉米不仅耐寒,并且特别适用于,飞驒这样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的山区种植。

    在明末清朝时,正是番薯,玉米,土豆这几样食物的大量种植,支撑起了当时整个中国的人口膨胀。

    这对于李晓而言,玉米不正是一个可以开拓飞驒山区,领内的石高的神秘武器。

    对飞驒而言,最不缺乏就是广袤的土地,但是这些土地多不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

    所以当初大藏长安建议李晓在飞驒在领内,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以增加石高,被李晓拒绝,原因正在于如此。

    李晓担心浪费资金人力却徒劳无功。

    但玉米的出现,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如不出意外,玉米在飞驒试种成功,并证实能够适应飞驒山地,

    李晓就可以在飞驒,越中领内广泛推行玉米种植。

    只要经过一到两年时间,领内的石高,至少可以因此,再多开拓两至三万以上。

    那时候李晓领内表高两万石,而实际上内高却有四五万石。

    在此李晓学一学伊达政宗如何将六十三万石高,摇身一变成为仙台百万石的事迹。

    所以这位托雷斯对于李晓而言,真是一位大福星啊。

    若不是男男有别,李晓恨不得冲上前狂……拥抱托雷斯一下了。

    当即李晓按捺下心底的狂喜之意,对于他而言,结交下葡萄牙人的好处,还不仅于此,将来还有更大的用途。

    只要打下越中获得出海口,南蛮贸易就可以提上日程表了。

    对于南蛮贸易,李晓的拳头产品依旧是神冈银山。

    要知道当时日本对岸的大明朝正如日中天,气势鼎盛屹立东方。

    现代流传着明国的GDP占世界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等多种说法。

    而大明朝流通货币是白银,而明国本身又没有银矿,所以相当缺银。特别是后来张居正改革所推行一条鞭法,实现赋役合一,并推行银本位制,州县田赋收入皆以白银计算。

    当时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但尽管如此当时的明朝还是缺银。

    至于一直到明亡之前,日本向大明朝输送多少白银,有5000万两-20000万两只之间的多种说法。

    李晓一旦打通出海口,从神冈银山流出的吹灰银,就可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葡萄牙人,澳门-长崎这条路线卖到明国。

    这样比李晓通过盐屋秋贞,将吹灰银卖给并不缺银的日本本地而言,将白银通过葡萄牙人这渠道卖给明朝,这从其中,李晓所赚取的利润值更高。

    而神冈银山也因此可发挥,更进一步的作用。

    所以李晓对托雷斯当前的一点投入,绝对是值得,并且两人还准备建立长期的友好关系。

    至于武田信玄是否会允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