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北方十二寇盟和清江江匪的威胁,去此心腹大患。

    虽然溧水河谷的青焰军在整编后有七千五百步卒,而且都是精锐强军,对上十二寇盟万余匪寇zhan有质量上的优势。再加上三千百夷战士可以驻防河谷,青焰军可以全力出击,在战略态势上,青焰军占据了主动出击的地位。

    十二寇盟各山寨在北陵堡防线以北,几乎呈一条直线横在面前。敌人猜测徐汝愚将攻天魁寨,因为在溧水河谷北岸之战中投降的黑武士营就是天魁寨的,而且天魁寨还是十二寇盟与清江江匪联系的枢纽。

    徐汝愚不攻天魁寨,反而奇袭暗日寨得手。暗日寨在各山寨的中央位置,暗日寨失守,青焰军将十二寇盟分割为两大块,互不相连。

    青焰军出兵六千,迂回到十二寇盟背后,扫荡暗日以东各家匪寇。若扫荡完成,暗日以西匪寇将被困死于暗日和清江之间,再无还手之力。

    为破此局,十二寇盟匪寇拼死一博,暗日以西匪寇出兵八千,五千匪寇围攻暗日寨,三千匪寇计划伏击宣城方向的援军。而暗日以东匪寇则以五千人马则尾随已经迂回到十二寇盟背后回援的六千青焰军,计划在暗日寨的预定谷地以优势兵力与之决战。

    而驻守在暗日寨的则是徐汝愚本人和八百守军,这就是匪寇计划伏击宣城援军c决战迂回的六千青焰军的原因。

    但是青焰军没有上当,北方的六千青焰军佯装紧急回援,却在途中反伏击了尾随的五千寇军,歼敌二千人;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再歼敌一千余人,五千寇军彻底溃散。

    宣城守军则干脆不援暗日,反袭破天魁寨,从另一个方向杀向暗日。

    徐汝愚历尽危难,死守暗日寨四日,终于等到援军出现。近万青焰军反包围了攻寨的五千寇军,寇军全军覆没。

    十二寇盟寇军此役折兵八千余众,丢失暗日c天魁两寨,再也无力与青焰军抗衡,暗日之役结束。

    2c分析点评

    略。

    3c挑刺

    1)战术依然陈旧

    一个高明的战术,第一次出现是高明,第二次出现是缺乏创意,第三次出现只能说是恶俗了。尽管有所不同,但是这么说也还是同一战术的重复运用。

    2)徐汝愚守寨是另一大恶俗

    作为一军统帅,作为一个势力的领袖。应该做的是在大本营指点江山,在统帅部运筹帷幄。那有一天到晚跑到对敌的前线与敌人生死相搏,一天到晚自入险地的道理?前面两次还有点说道,这一次就纯属胡来了。

    如果不是徐汝愚守寨,那后面发生的一切都是胡扯;但是万一徐汝愚没守住寨子,那青焰军不是就要玩完了?

    都是黄易大师带的坏头,老是把领袖c统帅yy成武功高手,所以搞出来都是最高统帅们出去执行任务,把领地军队全给仍到一边不管。要知道只有大本营和统帅部才是情报和信息的中心点,离开了中心,连情报都收不到,怎么进行决策?要知道,黄大师写的那是武侠核心的小说,写政治军事的小说跟着学不是瞎搞吗?

    像前面东海战役中,公良友琴自己入雍扬城刺杀徐汝愚也是一例,雍扬世家干脆集结高手把公良友琴干掉拉倒,还和他谈判个什么劲?

    3)战略意图和战略构思有些看不明白

    青焰军突破暗日寨后做了什么?六千大军深入敌后。深入敌后干什么去了?扫荡暗日以东各家匪寇。既然是扫荡,那么从敌后扫荡和从正面扫荡有什么区别吗?作者能不能给个好一点的解释。

    按作者的描写,十二家山寨一字排开,并无纵深或者后方可言,各家山寨均有物质储备(作者写的补给可以支撑到来年),有守寨的战士。

    假设贼寇不管不顾,凭寨坚守,根本不考虑反攻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