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作者治国理念权柄的,更是战事连连c征伐不休。战争描写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本架空历史类小说的好坏,以及收欢迎的程度。
下面我就以更俗兄所创作的“山河英雄志”中的战例为题,分析一下作者在战争描写和战例设计中的优劣和得失。当然,秉承98的一贯风格,好话不多,砸砖为主。既是评论,也可供其他喜爱研究军事的读者包括作者们略做讨论和参考。
此文中对“山河英雄志”中战例的介绍c分析和评价,以卷九“抚州会战”以前的内容为准,若后续章节的内容和资料显示我的评论中有不正确的地方,敬请谅解。
就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战争描写给我的感受比大多数类似作品要好一些,此书中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以智取胜”的,相比于其他类似作品中的“唯武器论”c“唯武力论”c“唯意志论”c“唯士气论”,随随便便就出现以一敌千,以百胜万这样的幼稚战争描写,无疑已经好得太多,但是也并不是说此书的战争描写无可挑剔。
首先说一说全书在战争描写方面的整体性缺陷吧!
第一c书中的徐汝愚即使在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和武装后,依然没有情报部门的编制和情报系统建立和发展的描写,这是一个大问题。
“征战之道,军情第一”,没有情报,谈什么运筹帷幄,谈什么决胜千里?虽然我非常反感某些书中无所不能c无所不知的超级情报系统。但是没有情报系统,只能说更加无法想象。
第二c作者的战争描写过于平铺直叙,没有波澜起伏。
这里说的平铺直叙,倒不是说作者没有构思出奇谋妙计,把敌人个个写成大白痴。而是说书中的战争进程总是按照双方预定的计划在发展,敌方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机械的执行,而没有出现应对情况变化时的变招。战争进程中欠缺了在实际战争中时常出现的变数(或者说意外),以及主角一方相应的招数对策,总是按照主角预先的谋划不断地发展下去,直到获得胜利。
第三c作者所写的敌我双方在谋划时,总是按照一种预想发展模式制定策略,从来没有作过第二计划和备用方案。
这也是相当不合理的,古人有云:“多算胜,少算则不胜”,又云:“未虑胜,先虑败”。虑胜者,虽百胜却会一败涂地,虑败者,虽百败亦能东山再起。
凭什么敌我双方都会一相情愿地认为事情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发展,而从未想过如果发生什么变故的情况下怎么办呢?
由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结果就成了书中的徐汝愚脑子动一动(而不是从详尽的情报中提炼分析),就预言出敌人的作战计划;眉头一皱想一想,马上计上心来,策划出一整套作战方案;这个作战方案完美到把所有的发展变化都考虑在内,整个战事的发展尽在策划之中(因为没有变故发生),结果当然是无一例外大胜而归。
这样的描写,给我的感觉只能说徐汝愚“多智而近妖,擅算几近神”了。
下面我们抛开以上的缺陷,就书中的具体战例逐一进行分析评价。
一c东海之战
1c进程简述:
普济海匪公良友琴背后策划,用明处的傀儡白石许伯当与雍扬梅铁萼c青州伊周武合谋东海,但是最终目标却是谋夺雍扬(天下坚城也)。
徐汝愚从战后联盟各方的利益所得分析,预判出公良友琴的战略意图和主要战术手段(驱四邑之民尽入雍扬,然后困之),在雍扬城预伏下粮食储备这着先手。
徐汝愚千里报信,揭发此中阴谋,使东海能够先行部署,避免了突然遇袭遭受的巨大损失。但是就大局而言,破局之机尚未浮现。
徐汝愚东海练兵,改革军制,传授战阵(骑阵:清河散星阵,步阵:大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