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元首和神姬离开后,博览会继续进行,柏林的博览会园区成了整个欧洲的旅游景点,大家都慕名而来见识无重力乐园。
柏林市的市长笑得牙齿都掉光了,因为游客的数量已经把柏林所有能睡的床都占满了,很多柏林人甚至选择休假到乡下老家去,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租给观光客。
大量观光客带来的消费也让柏林市所有零售业业主乐开了花。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有人流就有经济,能吸引客源的举措就是好举措。很可惜有不少人不明白这点。比如在另一个时空,总有人诟病某个东方城市搞世博会花了多少多少钱,却没有想过世博会的巨大人流带来了多少商机,世博会举办的那些天,就连街上的煎饼摊都能多卖几分煎饼果子。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这份福利,但世博会的人流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是不能被抹消的。
再说了,市政投入这种东西,本身就能给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修路要人吧?修路用的材料要人生产吧?修路的过程中要人提供后勤支援吧?机械要维护吧?钱放在那里它是没有价值的,它只是纸,流动起来的钱才是钱。市政府收上来税收,不进行市政投入难道还存着么?那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举办大型活动花掉的钱不能以单纯的收支来计算,就算是那些用在烟花上的钱,也不是“被一把火烧掉了”,那些钱到了烟花企业手里,然后又向下流动,成为工人的工资或者更下级的原料供应商的收入。
当然这些道理,有些人不懂,也不想懂,他们关心的只是“妈的这些钱怎么没给我”,这些人更不会想“我要用我的劳动/聪明才智来赚取这些钱”,他们只是想要政府把钱省下来,然后白送给他们。
像这样的人在当今的德国也出现了,而一部分报纸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些人的存在,于是开始刊登社论,讥讽林有德浪费钱。“搞了个一个面子工程,丝毫不顾阿尔卑斯山下有些人还在吃草”,像这样林有德怎么看怎么眼熟的论调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德文的报纸上。
林有德看到这些社论,颇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这让他又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在另一个时空的网络上和人唇枪舌剑的日子了。
不过,现在的林有德,可是根正苗红的“赵家人”,这是来自鲁迅的《阿q正传》的经典梗,在这部小说里,阿q曾经宣称自己和赵老爷有点渊源,结果被人打了一顿之后质问:“你也配姓赵?”
作为“赵家人”,林有德严肃的思考了一会儿该怎么对待这种言论,然后他觉得还是不去理他比较好。他不可能把民间有那种想法的人都按死,这一来不符合他一直塑造的形象,二来这肯定是个大规模屠杀,不符合他自己的道德底线,再者这样做也显得太没气量了。
而只要民间还有这样想的人,像这样的社论就会称出不穷,抓住一个臭文人还会长出来十个,跟韭菜一样,怎么割都割不完。
与其做无用功,不如加强自己的宣传阵线,宣扬正面形象。
于是林有德开始部署宣传,又是做电视节目让柏林的居民来讲述博览会带来的客源给自己提供的好处,又是做报表开发布会,发布实打实的经济数据。他还赶工了一部电视剧,讲述来参观博览会的异国公主和柏林小伙子的邂逅与浪漫恋情,这部叫做《柏林之恋》的电视剧剧本基本照搬韩剧,林有德把自己看过的不多的韩剧都塞里面去了。
为了和这部以男主视角讲述的故事配套,林有德又制作了一部马桶台玛丽苏片风格的电视剧,里面的王子一笑就一副“这个鱼塘我承包了”的感觉。
临时赶制的两部电视剧能有什么制作质量,而且剧本林有德都没怎么下功夫,全是口述让人记录了梗概之后找人补全的,但是林有德在男女主角选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