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德在德国无聊的同时,遍布世界各的他的部下们正在忙着实现他的宏图大略。
摄影记者铁球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林氏家族宣传计划的一环,美国籍记者斯诺正在波斯湾采风。
“简直不敢相信,”他对跟随自己的摄影记者说,“我一直以为伊拉克都是沙漠。”
“实际上,我也这么认为。”
说话的时候,两人正坐在非洲军的水上巡逻机上,沿着非洲军所说的小长江飞行,机翼下面局势连绵不绝的军垦农场。
“之前我从非洲军的气象部门那里拿到的资料说,最近两年降雨量都有小幅度增长,我以为那只是正常的气候起伏,现在看来,非洲军的气象专家们的自豪不是毫无根据的啊,如果有这么多绿色,环境因此改变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这里可是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啊。”
“会诞生文明,是不是说明那时候这里很湿润?”摄影记者好奇的问。
“不,在两河文明诞生之前,这里就是半干旱气候了。”斯和沼泽,早期的人类文明只有石器,根本无法开垦这些地方。人类大规模开拓湿润地区那是金属工具普及之后的事情,中国人的铁器普及最早,所以他们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从黄河流域向南迁徙,从而把文明保持了下来,印度人虽然铁器普及较晚,但他们在青铜器时代就渐渐从印度河流域的发源地向着更加湿润更加肥沃的恒河流域迁徙。”
斯诺两手一摊:“但巴比伦和埃及都比较惨,有了青铜器之后放眼四顾,没发现可以迁徙的更加肥沃的土地。埃及人好不容易了解到在地中海那边的欧洲有肥沃的土地,但这时候巴尔干地区的古文明已经崛起,埃及人失去了迁徙的好时机。巴比伦更惨,直到他们被沙漠吞噬之前,他们都不知道该去哪儿找更多的耕地。”
“但是,”摄影记者说,“这至少说明,曾经的两河流域可以供养起一个文明古国,不是么?”
“可能吧,确实有气象学家认为巴比伦诞生之初两河流域的水资源比现在要丰富,但谁都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只能拿出一些古河床来作为这里曾经河网密布的证据。”
“但现在,中国人又把两河流域变成了大片大片的农田。”
“是啊,”斯诺点点头,“农耕民族真是可怕。”
“看那边!”摄影记者指着机翼下方,“那看起来像灌溉工程。”
“不是看起来像,那就是人工修筑的灌溉渠。”
斯诺说话的同时,摄影记者拿起照相机,咔嚓咔嚓的拍个不停。在快门声中,隐约可以听见斯诺在小声嘀咕:“只用短短十年时间,中国人就在这边建造起了这样的水利工程……”
“他们真是天生的建设者。”
两个美国人正赞叹着,飞行员的声音从驾驶室传来:“我们马上要降落了,再往下你们得乘坐非洲军的直升机前往。”
“你听到了么斯诺,直升机!我们要称作人类最新式的空中交通工具了!”
“我听到了,听得很清楚,别这样拍我我也听到了。”
伴随着斯诺的话语声,水上飞机轰鸣着降落在专门拓宽加深过的河面上。
靠上码头后,斯诺有些迫不及待的跳出飞机,走过长长的码头,爬上河岸。两架看起来丑陋无比的直升机就停在河岸边宽阔平坦的停机坪上。
“有武装?”斯诺微微皱了皱眉头。
“最近阿拉伯人闹得很厉害,”负责迎接斯诺一行的军官立刻用流利的英语说道,“这都是你们美国人的手笔,你们给阿拉伯人武器,训练他们,然后把他们送上战场,而我们负责杀掉他们,还真是配合完美的种族屠杀啊,美国人?然不用担责任,而我们也不过是自卫还击,把攻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