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都天京之后,发起的两大攻势,就因为这些不得不做的理由,停滞了!

    曾国藩在长沙协饷未果,不想在左季高的牵线之下,识得了杨老三,在岳州逗留的这几天,曾涤生的收获也不小,粮食买卖是没法拒绝的营生,虽说昧心,但也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剿匪助饷,是第二个大收获,湖南的山山水水不少,匪患也猖獗,短时间通过剿匪,筹措几十万临时的军费,对现今的湘勇来说,也算是救命的法子。

    至于洋务,面上的话虽然妥妥帖帖,但要轮到动手,时间还早着呢!

    谈话的四人,都不算是愣头青,所谓意气相投不过是面子上的营生而已,说什么做什么,那是傻子干的事儿,真正的要办洋务,曾涤生还要好好的思量一番。

    最主要的是这杨老三的机心,说话时大势挡不住,退让允诺的话,也做不得真,曾国藩和罗泽南,都在官场上打混过,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的活儿,做起来也顺手,若是这天下事儿,说话就能解决,还有这么多的纷争吗?

    回到衡阳之后,曾国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剿匪,手段比在长沙之时更为酷烈,这次主要针对的匪患,也是那些有一定家底子的山匪、水匪,至于这烟匪么!暗中做还是可行的,明做,怕是不止要得罪湖南官场了。

    轰轰烈烈的剿匪,对百姓和一批大户来说,算是幸事,藉着剿匪,曾国藩不仅得了匪徒的财货,一些深受盗匪欺凌的大户,也或多或少的给了湘勇一些资助,你一千我两千,你给一担粮,我给一罐盐。

    收获了民心的同时,湘勇面临的饷银危机,也算是暂时解除了。

    凡事有好必有坏,官匪一家、兵匪一家,也不是什么虚妄之言,做官的瞧着的是银子,当兵的看的是军饷,至于百姓受不受苦,与官兵的关系还真不算太大。

    但凡是那些有些家底的盗匪。多少也与官府、绿营有着纷纷杂杂的联系,断人财路跟掘祖坟也差不多,既长沙不受待见之后,曾涤生在小半个湖南都不怎么受待见了。

    湖南巡抚骆秉章,对此也是头疼不已,看来这曾涤生是个有本事的,既然巡抚衙门不给银子。他就自己想办法,这剿匪助饷,想来也是个绝妙的主意,虽说在官场搏了一个曾剃头的恶名,但在三湘大地上,这曾涤生也实实在在的赚到了好名声。

    官府群情义愤。民间叫好连连,这官司也是个没法儿打的烂官司,劝解曾涤生,这位势必要伸手要钱,不管不问下属的诉求,大面上也说不过去啊!

    官府继续挤兑曾涤生,是骆秉章的表态。而曾涤生的回应,却是更大范围的剿匪,下面的州县官来论理,曾国藩也摆起了架子,他再说也是正二品的侍郎官,可不是什么人想见就能见的。

    至于那些府道官和巡抚衙门来搅和事儿的,曾国藩也有办法,奉旨练兵。这条拿出来,谁也说不出别的话。

    所谓匪患,大多都是百八十人的小山头,成千上万人的山头,除了长毛贼,湖南地界还真没有,面对这些小股的盗匪。派去个千把人手,连杀带打,确实是个练兵的好法子。

    对此,曾涤生也是极为佩服杨老三的。这事儿没做过,不知道里面的玄机,做了之后,曾国藩也有些欲罢不能的意思了。

    剿匪助饷,助饷是大事儿,可在剿匪的途中,湘勇的收获也是不小,打杀一些凶悍之辈后,剩下的盗匪,多数加入了湘勇之中。

    虽说之前这些人是匪,但打仗剿匪,就是这么个德行,曾国藩可不能像杨猛那样,破了山门之后,不管男女老少,就是一个杀字。

    打杀匪首,收编残匪,这些残余的山匪,倒是符合曾国藩选兵的标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兼着做土匪的手里或多或少的都有两下子,这军饷的事情解决了,湘勇的战斗力,也在稳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