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个人?”

    这两年里史飞一直驻在沧州,率着征北大营与一代名将上杉虎抗衡,虽然吃了些小亏,但胜在不急不燥,把局势稳定地极好。邓子越想了想后说道:“史飞将军往年一直在燕京大营里任王大都督地副手,声名并不如何显耀,也就是两年前去征北营后,才渐渐被齐人所知。虽然沧州南北这两年里并没有大地战事,但在上杉虎地威逼之下,依然能够不慌乱,光凭这一点,至少证明了史飞此人地性情偏于阴柔能持。”

    “阴柔?”范闲有些不赞同地反问道:“如果仅仅是阴揉能持,两年前陛下怎么会让他担下这么重的担子。”

    邓子

    提司大人说的是什么,庆历七年深秋,大东山事发,所有人都似乎忽略了被燕小乙抛弃在沧州附近地北大营,没有想到那里的重要性。但范闲却从来没有忘记,皇帝陛下还被困在东山之上时,已经暗中下了密旨去燕京,让燕京大营随时准备接手沧州北大营,以防北齐人趁乱而入。

    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任务,燕小乙一死,数千亲兵大队被俘,如果没有得力大将坐镇,只怕北大营真的要哗变。而当时负责陛下这道极重要旨意地将领,便是大将史飞。

    如何收伏北大营的军心,具体过程没有多少人知道,但身为监察院提司地范闲知道,在他看来,史飞奉旨清军的过程实在更像是一段传奇。

    大将史飞只带了十几个亲兵,便进入了沧州北大营中,手里拿着圣旨,轻轻松松地便控制了北大营。面对着十万大军,这位将军是哪里来的胆魄,又有什么样的能力,竟能让燕小乙经营了数年之久地北大营像战马一样温顺。

    能够做到如此大事的人物,绝对不仅仅是阴柔而已。范闲的眉心愈来愈痛。总觉得有些阴影笼罩在脑海里。皇帝陛下属意让大殿下领兵北伐。这是意料中事,但像史飞这样地厉害人物。不在前线呆着,却调回京都任京都守备统领。究竟针对地是谁?

    早在前太子出使南诏地时候。范闲便曾经推断过,一旦长公主方面的势力如冰雪般消融,紧接着迎接自己地便是皇帝陛下不留情的削权。以及宫中对于朝廷老一辈人物地无情打击。这两年里,监察院被削权不少。但好在陛下对自己宠信日增一日。朝野上下没有谁敢对自己做些什么。而最让范闲担心地长辈们,也从京都叛乱事。取得了最宝贵的经验,不等陛下动手,便自动地消失在舞台之上。

    父亲大人早已经辞去了户部尚书的职位,老老实实地回了澹州养老。陈萍萍虽然还担任着监察院地院长,但早已不再视事,将所有的院务都交到了范闲和言冰云地手中。而且早已向陛下提出了辞官地请求,只是陛下着实有些怜惜与他之间地情份。坚持着没有允许。当然,在老一辈人物之中,最惨的还属梧州地那位岳父大人,在京都平叛事中。前相爷林若甫一着算差,将自己埋在朝廷里的所有人都托了出来。交在了自己的好女婿手中,本以为可以东山再起,但谁能料到,皇帝陛下安然归京。这一切都成了如梦幻的泡影。

    不止是泡影,皇帝陛下深深忌惮于前任宰相大人的不老实。这两年里把宰相当年的门人整治地够惨,虽然没有用什么阴厉手段,却也是将林若甫留在京都最后的实力都拔地干干净净。

    关于这件事情,范闲连说话的余地都没有。他只有苦笑看着这一切,看着自己的岳父大人在梧州惶恐害怕,接连暗中上书陛下。请罪恳切。

    好在皇帝陛下看在范闲和林婉儿的双重面子上。并没有继续追究林若甫。

    如此想来,皇帝陛下意图扫清地三位老家伙,都已经很自觉地往舞台后方退去,庆国朝廷已如铁桶一般,史飞调任回京都,究竟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厉害人物,不留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之中,却调回了皇帝陛下地身边,针对谁?

    难道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