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先撤并,后布防啊,而且贵国也在边境增加了十万人马,颇不友善呐!”

    张玉良好不容易才从王向佐“拍桌之吓”中缓过神来,他喘口粗气,颇有责怪意味的看了王向佐一眼,苦笑道:

    “王将军,盛怒之下,要多想想老夫才是,老夫可没有张将军这般年轻有为,‘处变不慌’之能。”

    王向佐目光一闪,站起身来,连称惶恐。

    一旁张峰笑道:

    “张太傅过奖。”

    张玉良笑了笑,没有回答。

    张峰看了他一眼,笑道:

    “不知两国婚事?”

    张玉良侧眼向亚恒看去,只见亚恒从容道:

    “张大人尽管放心,我们一定会找一个两国都是吉日之时,让两位殿下完婚。”

    张峰像是松了口气,面上有了微笑,道:

    “如此就好了,那张峰多谢各位大人了,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张峰就先行告辞,静候佳音了。”

    几人连声道一定一定,说了几句也望张大人尽快安排撤军之事云云。

    寒暄一番过后,张峰起身告辞,在众人的目光中,向外走去。

    没过多久,他的身影,就消失在门后,只留下沉重的脚步声,踏踏作响。

    渐渐的,脚步声也听不见了。

    张玉良顺势走到窗前,抬头,望天。

    不知什么时候,窗外竟已放晴,乌云散尽,一片蔚蓝。

    -------

    同一时间,皇宫。

    气候变幻莫测,时阴时晴,最后终于有变好的趋势,阳光似乎忌惮的照进大殿,照到寝宫,明亮了这富丽堂皇,但显得沉闷的房间。

    大汉皇帝刘庄斜卧在床榻上,随手翻阅着顺公公呈上来的折子。

    大臣几乎一边倒的痛斥二皇子刘钊平日恶行,说他如何结党营私,蓄养死士,残害忠良,而自己因为地位卑弱,敢怒不敢言,幸亏太子宽厚仁爱,对他们多有照顾,才免受了刘钊的戕害。

    一时之间,除了四大权臣尚未表态以外,满朝文武全都变了风向,交口夸赞刘锐英明,举世无双,立他为太子乃江山之福,百姓之幸。

    所有奏章都是一个腔调,可以刘钊倒台之后,所有人全部投靠到了太子这棵大树底下。

    看着这些折子,皇帝的眼中有杀气一闪而过。

    仿佛这种结果与他想要的相去甚远。

    看着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直到看完全部奏章以后,才慢慢的平复下来。

    帝国三皇子,已经十七岁但不事政务的刘秀,垂首站在一边。

    半晌,刘秀微微抬头,从皇帝的眼神里,隐隐感觉到了一丝杀气和不安。

    父皇似乎对这种局势很不满意。

    想到这里,他心中忽地一动,隐约猜到了皇帝为宠信刘钊的原因了。

    他见皇帝忙完,急忙上前一步,将刚刚煎好的药,递到皇帝面前,恭敬道:

    “父皇,您该吃药了。”

    皇帝点了点头,随手接过,看着刘秀一眼,突然笑道:

    “秀儿,你已经在我身边服侍两年有余,可曾发现,”

    皇帝顿了一顿,轻咳一声,摇头道:

    “可曾学到些什么?”

    刘秀目光一闪,刚要回答,只听顺公公敲门进来,行礼道:

    “禀奏皇上,太子殿下在门外候着,说有要事启奏。”

    皇帝侧过身子,看了刘秀一眼,才对顺公公道:

    “让他进来罢。”

    顺公公应了一声,便去通报。

    刘秀刚要开口,就听皇帝笑道:

    “你留着这吧,一会还要给我熬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