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跑道,就算能够击中,命中点的间距也不一定是三百米,有可能是八百米,也有可能完全重合。
一枚“普里维特”只能携带四十二枚反跑道子弹药,子弹药的撒布间隔距离不能超过十米,覆盖半径三十二米的圆形区域。如果导弹的圆周误差超过了三十五米,就难以对跑道构成威胁。即便击中了跑道,也只能破坏大约七十米长的一段。
由上可以得出,要想击中跑道一次,就得动用九枚“普里维特”。要想确保摧毁奥卡拉空军基地的跑道,就得击中跑道十一次,总共耗费九十九枚“普里维特”。摧毁五座空军基地的跑道,则需要四百九十五枚“普里维特”!印度空军发射的“普里维特”总共才四十五枚。
“普里维特”问世的时候,性能就已落后,并不适合打击战术目标。
印度选择“普里维特”作为首批突击力量,恐怕是担心这种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之前需要准备数小时,射程仅有二百五十千米的战术弹道导弹很难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威力,反而会遭到巴基斯坦空军的围剿吧。
巴基斯坦空军立即展开了反击,瞄准对象并不是印度的导弹发射阵地。
“普里维特”还没有落地,部署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装备了“阿布达利-2”型战术弹道导弹的五个导弹旅就收到了命令。
五分钟之内,一百五十辆导弹发射车进入了发射阵地。
发射车定位,装填指令,竖起发射架,导弹升空,前后不到十分钟,一百五十枚射程达到了三百五十公里,能够携带一千千克弹头,在最大射程上圆周误差不到一百米的导弹蹿入了蓝天。
依靠美国的先进侦察卫星,“阿布达利-2”型导弹升空之前,印度就收到了警报。
只是,印度的防空部队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阿布达利-2”型导弹采用的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不但准备时间短,而且在弹道末端,弹头与弹体分离。不管是从以色列引进的“绿松石”反导预警雷达,还是从俄罗斯采购的“安泰2500”防空系统的搜索雷达都难以及时发现体积小得多的弹头,反导导弹更难以击中体积仅有“普里维特”十分之一的弹头。
一百五十枚“阿布达利-2”型导弹分别突击十个战术目标,其中五个空军基地,三个大型军营与两个防空指挥中心。
针对不同的目标,“阿布达利-2”型弹道导弹采用了不同的弹头。
突击空军基地的导弹装填了四十八枚各重十二千克在多用途子弹药。每颗子弹药不但能够在跑道上炸出一个直径三米,深半米的大坑,还能炸穿非加固型机库,毁伤里面的战机,或者炸毁机场的基础设施与后勤设备,比如燃料库,加油车等等。
对付军营的导弹装填了一百二十枚各重四千克的反人员/装甲子弹药。每颗子弹对人员的杀伤半径为十五米,还能摧毁营房等基础设施,炸毁普通车辆,炸穿坦克与装甲战车的顶部装甲。
对付防空指挥中心的导弹配备了重达一千千克的高爆弹头,能够轻而易举的摧毁半径一百五十米内的各种非加固建筑物。
面对从天而降的弹雨,装备精良的印度防空部队却只能望空兴叹。
生死攸关的二分钟内,印度防空部队仅仅击落了十四枚弹头。
硝烟散去的时候,遭到袭击的五座印度空军基地中,只有霍希亚布尔空军基地的跑道还能供战机起飞、却不能让战机降落,至少有一百二十架作战飞机在地面被摧毁。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作战飞机都是相对落后的迷g-21与迷g-23,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都在导弹到达前升空。
三座军营遭到的打击更为惨重,除了部署在阿姆利则西北军营内的装甲旅提前离开,进入了进攻阵地之外,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