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五郎是长子,那时候小七还小,不可能娶亲。官场上,像这种情况,一般就要将秦若娟留下来,侍奉公婆。
连守信和张氏老两口子心疼五郎,想让他身边有亲近的人照看。但是老两口子却并没有给儿子安排屋里人的想法,他们想让秦若娟陪着五郎去,这样他们才能放心。
这不仅是疼五郎,也是疼秦若娟。
可是同时,老两口还舍不得没抱热乎的乖孙。不过,老两口子并没有说。秦若娟也没说一定要跟五郎一起走。
是老两口子主动开口,让秦若娟和五郎一起去任上。也是秦若娟主动开口,将小纪远留给了老两口子。
因为这件事,连守信和张氏心里很感动。他们都是做父母的人,当然知道秦若娟有多么的不舍小纪远。秦若娟能主动这么做,他们都觉得秦若娟贤惠、识大体。而秦若娟,也很感激公公婆婆,因为公公婆婆没有拿捏她,让她和五郎夫妻俩不必两地分离,也没想过给五郎塞女人。
能够相互为对方着想,能够各自退一步,彼此怀着感激,而不是怨气,这是连家有如今这样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的主要原因之一。
番外八
如今,虽然五郎夫妻俩不在身边,小七也常出门,但是有小纪远在,连守信和张氏的生活总是充实的。老两口子将小纪远养育的很好,而且身板也因此更硬实了。另一头,五郎和秦若娟在任上这几年,又添了一个小闺女。
“……说是长的跟你小时候可像了……”张氏笑着对连蔓儿道。
连枝儿和连蔓儿两个就都笑。这就是俗话说的,外甥不出舅家门,侄女像姑的。这样的现象,也是符合遗传科学的。
“我哥和嫂子给我写信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真想过去看看,就是离的太远了。”连蔓儿就笑道。
“再等些日子,等他们回来了,咱大家伙就都能看见了。”连枝儿也笑道,“五郎在信里还说,等再外任,要是地方好,还想带咱爹娘一起去那。还说到时候也让我们跟着去,让你姐夫帮着他。说大宝也该到念书启蒙的时候了。”
“哥信里是这么说过。”连蔓儿点头,“娘,你跟我爹咋想的?姐,你和姐夫商量了没,到时候去不去?”
“我和你爹啊,”张氏就叹了一口气,“我们正考虑那,到时候再说吧。”
显然,连守信和张氏是愿意跟随儿子一起过日子的,但是他们又舍不得离开故土。
“我们也没商量出个一定来,”连枝儿也道。“大宝他爷nǎi倒是挺乐意我们去的,说是跟着五郎,我们也长长见识啥的。也为大宝将来着想。”
“先慢慢商量着,到时候再决定也不晚。”连蔓儿就道,五郎这么早就将事情提出来,也是为了让大家伙能有个心理准备,有足够的时间商量决定。“心里乐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管怎么样,都是好事。”
“那倒是。”张氏和连枝儿都点头。
娘儿三个又说了一会话。连蔓儿起身更衣,才又回到张氏屋里坐下。
“你吴家大叔、婶子、你采云姐,你三伯娘一家……都来了。要不要现在见见?”张氏就问连蔓儿道。一众亲眷早就都来了,因为人多,再加上沈家和连蔓儿的县主身份,有许多的规矩。因此这些人都在前头等着传唤。
“娘。姐,你们看着安排,赶紧请进来吧。”连蔓儿忙道。
张氏和连枝儿答应一声,忙打发了人出去,一会的工夫,就听见院子里脚步声响,小丫头打起帘子,迎了众人进来。
先进来的是连守礼和赵氏。两人身后还跟了一对小夫妻,正是连叶儿和连坛。连叶儿的怀里还抱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
一家五口进了门来,都上前给连蔓儿行礼。连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