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饱,那鱼还是咱们去捉的,娘亲手做的那。”连蔓儿故意叹气道,“可是,实在是忍不下去啊。”
“看二伯娘,nǎi咋骂她,她都当耳旁风,那一盆鱼汤,她还抱自己屋里去了。”连枝儿也跟着摇头叹气。
“这就叫: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五郎道。
“这话谁说的,话粗了点,还真是这个理。”
“这可是咱乡下人的老话了。”五郎道。
几个孩子正说着话,连守信从外面走进来,手里也端着一碗鲫鱼豆腐汤。
“有点凉了,刚才让你娘给热了热,快吃吧。”连守信道。
“爹,你也把你的份省下来带回来了?”
“爹不爱吃鱼,你们吃吧。”
一会功夫,张氏也从上房回来了,说是伺候周氏吃了新蒸的窝窝。
“终于脸上见晴了。”张氏松了一口气道。
连枝儿将烤好的土豆剥了皮,放在一个盘子上,连守信、张氏和几个孩子就围坐着,一口鱼汤一口土豆地吃,鱼汤的油很少,因为不敢拿太多的柴火,土豆有些没烤透,但他们却好像在品尝着天下最珍贵的美味。
连蔓儿吃着吃着,又想起一件事。
“娘,我方才问你为啥帮三伯娘,不帮自己。那时有三伯娘在,你不好说,现在能说了吗?”
第三十一章谁管钱
张氏叹了口气,“你三伯娘太老实了,我要再不帮帮她,可就太可怜了。”
“娘,你自己难道就不是老实人,nǎi说你,你从来都不分辨的。”这样的张氏,竟然还说赵氏太老实。
“你还小,不懂这些。娘和你三伯娘是不一样的,你看着娘在你nǎi跟前也是受气,但是娘有儿有女,娘腰杆硬着咧,你三伯娘……只有叶儿一个闺女。”
连蔓儿恍然大悟。
她一直忽略了这个问题。赵氏和连叶儿在连家的存在感非常弱,只是闷声不响地干活,吃饭的时候赵氏从来就不吃菜,就是连叶儿吃的也很少。赵氏对周氏更是俯首帖耳,一句话都不敢说,可是这样,赵氏还是每天被周氏训斥。何氏是个懒的,她的活计,总会推给别人,其中赵氏被她使唤的最多。
“娘怎样……我不说别的,就是对她三伯娘也太苛了些……”张氏对连守信道。
连守信也跟着叹了口气,却什么都没说。
“那时候还没有你们那,你们不知道,你三伯娘过去受了多少苦……”
张氏刚嫁进来的时候,古氏就已经和连守仁一起住在镇上了,家里只有何氏和赵氏两个儿媳fù。赵氏那个时候进门已经四年了,却一无所出。每天都要陪着小心,看周氏的脸色。周氏那时正要休了赵氏,赵氏就在周氏跟前罚跪,最后是连守礼不愿意,连家那个时候也没有多余的钱再给连守礼娶媳fù,这件事才搁置下来。
后来赵氏终于怀孕,张氏还为她高兴,以为她终于能够抬起头来了。没想到赵氏还是生了个女儿,而且从那以后肚子就再没了动静。周氏因此就愈发不待见她,赵氏的头就更太不起来,一直战战兢兢地过活。
“你三伯娘是好人,吃亏在没儿子。咱们能帮的,就该多帮着她。这做人啊,要讲个良心,捧高踩低地那样的事咱不能做。遇到那贫弱的,咱要帮着,才叫人咧。”张氏语重心长地道。
几个孩子都点头。
赵氏的遭遇确实让人同情。
“娘,我不是不让你帮三伯娘,可你这样帮,最后还是要吃亏,就是吃亏的人从三伯娘,换成了娘你。”连蔓儿道。
“啥吃亏,你nǎi骂就让她骂两句,再不就是多干点活,算啥事?要是我不帮着,落在她身上,肯定更不容易。”张氏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