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微也。从二幺。从戍。戍。兵守也。??而兵守者危也。荀子人心之危与几同义。
邵子击壤集诗云。何者谓之机。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日起头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人能知此义。何事不能知。
孝经钩命决曰。道机合者称皇。文选注一。
荀子解蔽篇曰。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注云。几。萌兆也。与机同。
虚
咸彖传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祭义曰。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
管子心术篇曰。虚无无形谓之道。又曰。虚之与人也无闲。唯圣人得虚道。注云。虚能贯穿人形。故曰无闲。又曰。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静则不变。又曰。虚者万物之始也。注云。有形生于无形也。
贾子新书道术曰。道者。所从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其末者谓之术。虚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无设施也。术也者。所从制万物也。动静之数也。凡此皆道也。
韩非子外储说。郑长者有言曰。夫虚静无为而无见也。太史公自序曰。虚者道之常也。
荀子解蔽篇曰。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臧读为藏。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满读为两。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夫不以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独
易履初九。素履。素。始也。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述曰。初微谓之独。震为行使。四变而已应之。故独行愿。疏云。初为隐为微。隐微于人为独。
观初六曰童观。马融注云。童犹独也。
复六四曰。中行独复。虞注云。中谓初。震为行。初一阳爻。故称独。
大过象曰。君子以独立不惧。虞注云。君子谓干初。阳伏巽中体复一爻潜龙之德。故称独立不惧。疏云初为独。
晋初六。晋如摧如贞吉。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虞注云。失位故摧如。动得位故贞吉。初动震为行。初一称独也。方言曰。一。蜀也。南楚谓之独。郭注云。蜀犹独也。是独即一。故云初一称独。
诗思齐曰。不显亦临。无shè亦保。朱子曰。言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虽无厌shè。亦常有所守焉。其纯亦不已如是。
诗民曰。人亦有言。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毛传曰。仪。宜也。爱。隐也。正义云。毛以为德如毛。民寡能举行之者。我以人之此言实得其宜。乃图谋之。观谁能行德。维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其德深远而隐。莫有能助行之者。山甫既无人助。独行之耳。栋谓德如毛言微也。民鲜克举言慎独者少。唯仲山甫能慎独。故克举之隐微之中。神明独运。非人所能助。故云爱莫助之。荀子曰。能积微者速成。引此诗为证。又曰。cāo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cāo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栋谓德如毛。故cāo而得之则轻。爱莫助之。故云轻则独行。行而不舍则至诚也。故云则济矣。毛公用师说。故训爱为隐。郑氏不明古义。改训为惜。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康成大儒。犹未免也。
礼器曰。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也。郑注。内心。用心于内其德在内。德产之致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