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protected]<。">
海上,不再与陆地上的人来往,就成了现在的巴焦人?
“也不尽然,”黎老先生道,“据我们考证,巴焦人的祖先确实有冢牙和狄克带去的一些人,但是也有东南亚那边的当地土著。冢牙的后代,后来又回到了中土。”
“什么?他们回来寻仇吗?”
黎老爷子一副学者风范。不太爱开口,但只要谈兴一上来,就无话不谈了,只听他道:“哈哈,你小子有点意思,怪不得前些天遇到老俞,他说遇到了个很有灵性的小伙子。至于冢牙是不是来寻仇,这个不太清楚。但是那已经是千年之后的事了,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海洋生活,有了极强的体力和敏捷的身手,这种能力已经灌注到他们的血液基因之中。回到中土的时候,估计已经是周朝末期了。他们登陆的地点,就是当时的越国。”
我“嗯”了一声,道:“他们若要落叶归根,回到越国是最合理的选择。而且从海上季风和洋流的方向来看,从东南亚回到这里也算是顺风顺水。不过,如果他们身手如此高强,又时逢春秋战国的战乱时期,应该很容易名声鹊起,成为一代勇将啊!”
黎老先生听了我这话,“呵呵”笑道:“你说得一点也不错。”
“可是,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勇将?”
“那是因为,他们太过匪夷所思,历史不敢记载,只能在野史小说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吧!”黎老先生笑道,“小伙子,你肯定读过金庸先生的书吧?”
我点头道,“当然读过。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恐怕只要是有汉字的地方,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么你知道金庸先生除了武侠小说作家之外,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么?”黎老先生望着我道。
“知道。金庸先生写的小说,尤其是‘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武侠与历史结合得非常完美,堪称典范。没有深厚的历史功底,是写不出来的。”
“那么,你刚刚说的那个对联,包含了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侠巨著。只是,还有第十五部,你知道么?”
“当然!我看过,”虽然黎老先生的话题围绕着金庸先生兜了个大圈子,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但还是马上答道,“《越女剑》!”
我这话音刚落,脑海里便闪过“越国”、“武艺高强”、“以一敌百”、“迅捷无伦的身法速度”等等词汇,突然“啊”了一声,忽地明白过来黎老先生想说什么,急忙道:“莫非,您的意思是……”
黎老先生见我似乎明白了过来,笑道:“为什么《越女剑》没有列入那个对联里的十四部小说之中?只是为了那个对联的对仗工整么?”
我紧紧地盯着黎老先生,道:“难道是因为,《越女剑》根本不是个小说?”
黎老先生捋着胡须道:“孺子可教。关于越女剑的故事,散见于正史和野编,最早、最详尽的记载是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这可是一本正儿八经、十分严谨的史书。在后来的《艺文类聚》及《剑侠传》中,类似的故事亦有记载。”
我听了黎老先生这话,大脑硬盘不由得高速旋转起来。
金庸先生在《越女剑》里,描写了一位叫“阿青”的女子,剑术超群,无人可敌。在最后,她为了追求所爱的范蠡,不让范蠡追随西施而去,竟然独力杀入馆娃宫,一人一棒,尽挫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剑手。最后杀到西施面前,要将她毙于棒下,却被西施的美貌所震慑,终于改变心意,成全了范蠡、西施两人,而阿青自己,也飘然而去。
《越女剑》,本来是金庸先生决心为自古相传的“卅三剑客图”中,那三十三个“剑客”,各写一篇短篇小说。但是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便不知为何,没有再写下去。不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