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了魏晋时期,庄园经济的成功。士族阶级崛起,他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脱离温饱后,《庄子》重视个体,享受生活的观点被士族接受。

    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脱离温饱时,重视生命,享受生活必然会受到关注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个人”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玄学大成者王弼,从‘人性论’出发,只重视道德经中的‘道’,批评老子的民众服从自然世界的观点是‘崇本息末’。应该‘崇本举末’,重视根本是为了让枝叶生长的更好。认为服从是为了利用,认为人应该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道)’,从而达到个体的自由放达c随心所欲。

    王弼接受《庄子》的人性论,不再讨论社会对世界观的服从;而是刻意研究个人(人生观)对世界观的服从和利用。提出:以无为本。

    我们骨子里仍然有儒学和无神的基因,因此我们不能对“以无为本”顾名思义。以无为本’实为中国古典自由主义开天辟地!

    以无为本,这是自由主义(西方叫个人主义)的开创性学说。大千世界是无的,那什么是“有的”?!

    对!只有你我是“有的”,只有‘自我’是有。

    玄学家的着眼点不再是社会,而是个体(自我),这是个人主义的起源。

    早期个人主义只是把‘人’从世界中突出出来。个人主义者虽然推崇“自我”才是有的,可是玄学家们还没有清晰的推导出来,只停留在‘以无为本’上。这时西方哲学的主流是新柏拉图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提诺的‘一生万物’,将来还要‘万物归一’。很多人解释他的一(the一ne)其实就是零。西方哲学也是到了启蒙运动之后才开始进入深入的研究。

    “以无为本”开启了东方的“存在论”的研究。“存在论”是西方康德所谓的第一哲学的一个主要课题。

    我们不要戴着儒学眼镜去评价它,只作一个简单的了解。

    个人主义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我的怀疑却只肯定了我的存在,其他的还要‘普遍怀疑’)

    黑格尔说:“人是从虚无来到世界的存在,意识于是成为‘自为’的存在。”

    今天,西方在‘存在论’上最高的阐述来自胡塞尔(1859--1938)和海德格尔(1889--1976)。他们师徒的学说略有不同,而且都非常复杂,但主体差不多。

    胡塞尔认为世界是现象(与无相近),只有‘自我’是真实的,一切要“先验自我”。

    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便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他认为只有‘自我’是‘此在’。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