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不好,省下办酒席的钱赈灾。你平时怜悯穷人经常施舍,受灾的饥民更需要捐赠。”奶奶心里想:“为孙子长命百岁捐钱值得,行善积德么。”于是她爽快地同意了。
孩子百日那天,奶奶一大早亲自把上房门槛擦洗干净,铺上小红垫子,这是为孩子举行百日活动做准备。吃过早饭,众人簇拥着奶奶把孩子抱到上房,孩子穿着一身红衣,头戴小红帽,颈项上戴着“长命百岁”的银麒麟。奶奶抱着孙子,苏氏扶着婴儿的脚,让他“站”在门槛中间,这叫顶门立户。意寓孩子长大成人,执掌门户,传宗接代。这一天大家吃百日宴,预祝孩子长命百岁。
两年后苏氏又怀孕,奶奶自然希望再生个男孩,叮嘱媳妇:“好好歇着,想吃什么给厨子说,你一张嘴养着两个人。”
媳妇临盆时候,奶奶坐在上房,等待接生婆来报喜。两个时辰后,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传来,奶奶蛮高兴地说:“男孩!这小子嗓门多大!”一会儿接生婆报告,是个千金。奶奶极不情愿接受这个消息,说:“闺女就闺女吧。”接生婆安慰:“这叫花生,花搭着生,就是一女一男,下一个就该生男孩了。”
媳妇第四次怀孕,奶奶早早就派人到几十里外的紫山“朝山”,山上有座娘娘庙,给庙宇烧香上供捐钱。媳妇临盆,奶奶在上房坐等佳音,她想:花生,花搭着生,这次准是个男孩。一会儿,接生婆从媳妇屋里走出来,奶奶一看她的神情,不用禀报,准是又一千金。奶奶扫兴地对接生婆说:“送子娘娘送错门啦。”一会儿又埋怨媳妇:“肚子也太不争气!太不争气!”随后把产妇的小灶撤了。
媳妇积极奋斗,一年后怀上第五个孩子。
本地有正月十六打醮的习俗。打醮就是道士设坛做法事,祈求上苍消灾免难,赐福保佑。奶奶决心努力一搏,这次打醮祭祀活动的经费她出资一半,盼望上苍赐福个男丁,添个孙子。可惜,天不遂人愿,媳妇又生下个丫头。奶奶心中大大不悦,没有好气地对媳妇说:“自己劳动劳动吧,别娇气啦。”于是把月嫂辞退了。
苏氏婚后努力生产,可惜四个丫头使婆婆不高兴,对她没有好脸色,她经常在背地唉声叹气。忙碌郁闷的苏氏十三年后染病亡故。
父亲一年后娶了我母亲,第二年母亲怀孕了。要为李家添人增丁,奶奶一高兴,减少了她的家务活,不再训斥,调配两个女佣人,一个年龄大的负责做饭,母亲不再进厨房做饭。年轻的负责照顾孩子们,减少了母亲的劳动强度。奶奶脸上露出几分期盼,几分喜悦。媳妇分娩前,奶奶把妇婴用品准备齐全。众多孙女,只有一个病弱的孙子,她一心盼望媳妇生个男孩。母亲临盆时,奶奶在外屋烧香念佛,乞求送子娘娘给送个男丁,可别送错啦!母亲在里屋痛苦地挣扎呻吟,心理暗暗祷告:“千万别生女孩。”天不遂人愿呀,呱呱落地的是个丫头,奶奶心有不甘地说:“改,改!”于是给女婴起名叫“改”,改一改,下一个生男孩吧。奶奶把给妇婴买的东西都锁到柜子里,说:“等生了男孩再用吧。”
母亲每天跟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奶水不够,孩子饿得哇哇哭。奶奶听到了,走到媳妇门口数落:“真没用,连个孩子也奶不饱。”她不到儿媳房间,不愿意看到“不争气的丫头”。母亲在屋里大气不敢出,默默流泪,她想:生男生女不由人,怎么就是媳妇的过错呢?
生女孩子奶奶归咎于媳妇。就是对孙子孙女,她也不一般看待。奶奶走亲戚,赴喜宴,总是喜滋滋带着孙子,孙子长得漂亮,是她的心肝宝贝。孙女们也长得漂亮,但从来不上台面,不待见呀。
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并非个例,在那个年代相当普遍,甚至是主流意识,究其原因,源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在地里劳作主要靠男性,依赖男人成为必然,这是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