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大家庭有几十口人,曾祖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兄弟,侄子以及他们的配偶,众多人在一个锅里抡勺子,大家和和睦睦,曾祖治家有方。三个儿子是家庭核心人物,有事大家商量,共同出谋划策,分工明细,各司其责。女人们不主事,在家里干点家务。爷爷在众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老爷子最器重。爷爷婚后照常读书,努力考取功名,与妻子很少单独相处。后来他在直隶工作,夫妻两地分居,聚少离多。别的房门夫妻出双入对,亲亲热热,孩子们一声爹一声娘地撒着娇。夫妻调侃:头发长,剪子绞,省下钱,买糖糕;爹咬口,娘咬口,咬着孩子小指头;你吹吹,我吹吹,吹了孩子一脸灰。奶奶看到别人家亲子互动的温馨场面,心里酸溜溜的,冷飕飕的。在热闹的大家庭里奶奶独守空房,相形见绌,更感觉苦闷孤单。
奶奶很敬佩爷爷,他很有学问,很有修养,虽然两人感情一般,但是他尊重妻子,做事周到,每次回家都要买些她喜欢的东西,衣服布料首饰什么的。奶奶说:“谢谢你惦着我。”爷爷体贴地说:“你在家一个人不容易,晚上没有个做伴的,没有个说话的。有啥事没有人商量,写封信要半月二十天才能寄到。”奶奶不愿意听爷爷说内疚的话,她岔开话题:“我不大会写信,多指教。”爷爷夸奖:“字写得隽秀,文字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很不错!”
爷爷一年几次省亲,生了儿子以后,两人世界变成三人世界,生活多了内容,多了乐趣,三口之家欢声笑语。婚后十几年爷爷和奶奶没有吵过架,鸿雁传书互通信息。
爷爷去世那年,奶奶才三十多岁。悲痛欲绝之后,她擦干眼泪,一门心思抚养独子,儿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和很多母亲一样,她盼着儿子长大,盼着儿子结婚。但是儿子结婚了,她不愿意看到儿子和媳妇恩爱的样子,她认为媳妇分走了她的爱,她认为儿子对她的爱转移到媳妇身上了。虽然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爱——母爱c爱情,但她认为爱是有限的,不能分享给别人,希望儿子对她唯命是从。
奶奶对父亲的教育很严厉。她经常动心计,如何驾驭儿子如何驾驭媳妇。对诸葛亮的三十六计也稔知在心。父母结婚不久的一天晚上,奶奶对父亲说:“你表哥的儿子要结婚,从店里拿十快银元给他。”他答应了。第二天晚上父亲回到家,奶奶问及钱的事,他才猛然想起,十分抱歉地说:“今天生意很忙,我忘记了,明天一定带回来。”第二天晚上他回到家,看见奶奶坐在桌子旁边满脸愠色,他急忙把银元放到桌子上,刚要说话,奶奶猛然一巴掌将银元扫落在地。银圆在地上滚动,母亲见状惊呆了,孩子们吓得直哆嗦,屋里的空气一下子紧张起来,人们大气不敢出。一会儿母亲回过神来,赶忙蹲在地上去捡银元,孩子们也陪着小心,蹲到地上去拾。奶奶厉声地说:“不许捡,让他自己捡。”父亲蹲到地上,逐一捡起来放到桌子上。一数少两块,于是他钻到桌子底下,爬到床底下,把地上能挪动的东西都一一挪动,最后一块在旮旯处找到。他小心地把银圆码放好,额头流着汗,满脸通红地站在奶奶面前,恭候发落。奶奶开始数落:“你表哥日子艰难,十块银元能让他儿子娶上媳妇,拾掇新房成个家。帮助穷亲戚也是行善积德。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呐。”父亲忙应口说:“是,是。昨天我确实太忙忘了。决不是吝啬,我们以前不也经常接济生活困难的亲戚朋友嘛。”奶奶不容分辨继续教训:“人要守信,答应的事怎么可以忘记呢?言必信,行必果,记住了?”父亲忙说:“记住了。”奶奶就像老师训斥小学生一样,训完话总要加问一句,记住了?回答:记住了,才肯罢休。然后她才发话:“回房去吧。”
其实,奶奶是找茬给儿媳妇一个下马威,杀鸡儆猴,让她知道马王爷几只眼,以后小心行事。
回到房间,父亲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