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纪的全球都处在因为气象规律而导致的灾害频发的境遇之中,处于元朝统治下的中国尤其如此,天灾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
一方面,蒙古族原本是逐水草而居的蓄牧民族,对农业生产既不了解,也不重视,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很少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政治,贪腐腐化严重,朝廷的赈灾物资由上到下一级一级落实下来,到老百姓手中的时候,早已所剩无几。
蒙古人的思维是标准的牧民思维,在他们眼里,被统治的汉人和南人就是可以任意宰杀的牛羊,色目人则是帮助他们放牧的小头目,而他们自己就是处在金字塔最顶端的大牧场主。他们不仅把人当做牛羊来对待,而且是真的想把中原大地的肥美农田改造成草场来放牧,至于农业生产是个什么玩意儿,他们是不甚清楚的。
每当灾害来临的时候,都要仰仗一些像脱脱一样的有见识的贤臣来反复的强调c督促,或许才能够拨下一点赈灾粮款,然后一层一层盘剥克扣,然后需要老百姓东奔西走c想法设法的申请,到最后往往是得不偿失的结局,一次两次是这样,次数多了,老百姓也就不指望了。
公元1344年,元至正四年,也是元顺帝在位的第十二年,天灾再度降临,这一次遭殃的是淮河流域,旱灾c蝗灾c瘟疫一股脑的砸了下来,这一年的朱八八同志刚满十六周岁。
乡,叫太平乡,只可惜,一点儿都不太平。村,叫孤庄村,灾害一来,果然成了孤庄,有钱有势有能力的地主乡绅们,都出去避祸了,有把子力气c腿脚灵便c无牵无挂的年轻人,都出去讨生计去了,余下的,尽是些穷困潦倒的老弱病残,哪儿也去不了,就靠着吃草根c树皮c观音土甚至蚂蝗来过活,说白了,就是等死的节奏。
朱八八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二娘,都是老实本分的庄户人,辛苦了一辈子,辗转了一辈子,作为佃户,辛苦是必然的,那何来的辗转呢?
地主的心太黑了,朱五四说尽了好话,恨不得卖血送礼,才能从地主手里租来几亩地,于是起早贪黑的耕耘,希望能落个好收成,结果,一年到头,有六成得用来交租子,有两成得用来孝敬地主,好保住下一年继续租种,剩下的两成,根本连最基本的温饱也保证不了了,只好搬家,期望着能遇到一个心善的地主,可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朱五四就沦落成一个开荒的工具,攒足了劲儿给地主家开了荒地,受足了苦累,伤着心,落着泪选择了搬家,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是铁一般的道理。
好不容易最后在孤庄村落了脚,朱八八的大哥朱重四和二哥朱重六都娶了媳妇,重四有两个儿子,重六也有一个儿子,大姐嫁给一个叫做王七一的,二姐嫁给一个叫做李贞的,说起来,也算是很完满的农村家庭了,只要勤勤恳恳的卖力气种田,总能过得去日子,只可惜天地不仁c时运不济,连牛马一样的生活也无法存继,唯有一个死字方得解脱。
朱八八的二嫂和三嫂先后病死了,大侄子和二哥的独子也夭折了,大姐一家更是满门死绝了,嫁到李家的二姐也死了,那年月,死人是很平常的是吧,于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八八家里,又组团死了三口人,首先,是父亲朱五四,三天后,是大哥朱重四,十天后,是母亲陈二娘。
死来死去,原本人丁还算兴旺的一家人,就剩下大嫂王大娘和二侄子朱文正c二哥朱重六和朱八八自己,加上逃荒在外的姐夫李贞和外甥保儿,满打满算,也就这点人了。
老七曾听爸爸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朱八八的父亲去世之后,朱八八原本想去地主家里讨一块坟地,结果坟地没讨到,却躲在窗跟底下,听到了地主和一个风水先生的谈话。原来,地主家里也死了人,请风水先生来选块葬人的宝地,风水先生便指出了一块宝地,说如果将父母双双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