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公元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元顺帝的统治之下,这位末世皇帝并没有能够继承他的祖先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那样的宏图大略,作为统治阶级的长久安逸生活,将这位一代天骄的后代变成了昏庸无能c贪图享受的酒囊饭袋,国库亏空c民不聊生饭难求。

    中国陷入了乱世之中,历史上的每一次动乱都为中华民族留下一道深可见骨的创伤,生灵涂炭,死伤枕籍,但这也是中华民族脱胎换骨的机会,一步之差,天堂地狱,要么涅槃重生,要么就此沉沦。

    乱世,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元朝的统治者们将各民族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自然地位最高;其次是色目人,指的是那些最早被蒙古人征服,并且帮助蒙古人征服全国的北方各民族;再次,是汉人,指的是原来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各族人民和早先被蒙古征服的四川c云南的各族人民;最次的是南人,所谓南人,就是原来南宋统治下以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时裸的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之处,除蒙古人之外,最先被征服并且带有明显奴化色彩的色目人取得了相对较高的位置,而最具有反抗意识和民族精神,最后才被征服的南人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请你试想一想,骑在人民头上趾高气扬c指手画脚的所谓统治阶级,是野蛮的异族以及被奴性思想充斥的色目,而真正有骨气c有血性c宁死不屈的勇士们却要被欺压c被逼迫,命如草芥,当时的社会该是怎样的变态。

    抛开这些民族大义和人性扭曲不谈,我们的故事开始于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蒙古文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作为元朝的都城,这里的局势要相对稳定的多,人们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好,能够在都城安生立命的,要么非富即贵,要么总是有些特别的本事。

    远离了坊市的吵闹和喧嚣,在位于都城西南角的偏僻地带,有三间泥糊草砌的小茅屋,院子周围用篱笆扎起一圈栅栏,连供人出入的大门也是如此,不过是栅栏中可以活动的一段而已,茅屋虽然小而且破旧,可也是个遮风挡雨的居所,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已经是无数人做梦都想要拥有的天堂了。

    栅栏边上竖着一根木桩,木桩上拴着一匹枣红大马!院子里开垦出一方药圃和一方菜园,正是阳春三月,院子里的土却并没有人松过,眼看着就已经错过了播种的时节,主人家难道想让田园荒废么?

    茅屋和菜园中间有一口水井,粗黄的麻绳绕在轱辘上,放在一旁的水桶还湿漉漉的,显然是刚有人从井中取过水。

    水井旁有一片空地,奇怪的是,这片空地上的土要比其他地方瓷实很多,土色黝黑,一看就是历经多年辗压踩踏的结果。

    三间茅屋,居中的那间略大,两边的则相对小一些,此时,从居中的那间茅屋里隐隐传来了一位老者断断续续的说话声。

    茅屋内的布置实在简单,一桌一椅一床,桌上摆放着一只褐色的小小药箱,桌子下面一只采药的背篓倚墙而立,两根厚粗布肩带已经有明显的磨损,昭示着这药箱已经是上年头的老古董了。桌子的右手边是一架用来熬药的小火炉,炉火正旺,炉口上还煮着一只陶土做的药壶,刺鼻的药味弥漫了整间茅屋,很轻易就能分辨出有当归c麻黄c桔梗和牛蒡子等成分,应该是用来治疗肺病,药量不轻,病也不轻。

    药炉不远处是一张窄窄的木床,床上铺着厚厚的麦草,麦草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毫无血色,眼窝深陷,呼吸急促,总让人担心他恐怕随时都会断气。

    老人干枯的手掌正被一双宽厚的大手紧紧握着,大手的主人是一名少年,此时正在床边恭敬的双膝跪地,即使是跪着,他那挺直的身板也已经将他魁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