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寒冬腊月,北风萧萧之时四处寻景,终于找到到瀑布之下,梅花盛开的美景,两人一老一幼就在这盛景之下悟诗,当时气温为严寒,曾老太师见七皇子专心悟诗,便将自己的大衣脱下,穿在七皇子的身上,而后回京州自己却中了风寒,从那以后,曾老太师的身体就越来越差,最后告老还乡之时,七皇子伤心欲绝,将自己关在屋中三天三夜才出门,并且从那之后再不接受任何一位皇上安排的太师,那一年,七皇子十二岁。

    在曾老太师的卷宗中,诸如这种教学之例多不胜数,也让方泽见识到了什么是读书人的风骨!但是要以此卷宗作诗,方泽却嘴角怪异的一笑,摇了摇头,便在纸上挥挥洒洒的写下了一首诗。写完后,那一柱香的也快燃烧殆尽了,方泽抬起头,见到大多数参赛者都在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似乎无从下笔,而有小部分人更是还在看卷宗,甚至都还没研墨,只有极小一部分人才完成了作答,也在观望着。

    终于,那柱香烧到了底,随着一阵锣响,旁边巡逻的护卫开始从前至后收集参赛者的答卷,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没作完诗,于是也就没有交卷,黯然离场了。

    而最后还留在场中的,方泽大概数了数,只有一百多位,而参加比赛的可是有将近一万人,极高的淘汰率也让方泽轻轻叹了口气。

    接下来是考官省卷,因为要看参赛者作的诗是否符合卷宗内容,除了温玉德,还有四名翰林院的学士也在帮忙省卷,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温玉德的声音传来:“首先先恭喜还坐在这里的一百一十三名参赛者,不论稍后我宣布的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名单中有不有诸位,诸位能在一柱香内看完卷宗并作出一首完整的诗,都是我安阳的大好人才,我在此谢过诸位了!”说完温玉德便拱手作揖,方泽与剩下的百余位参赛者也同时起身,对着温玉德所在的文圣坛作揖。

    “接下我会宣布进入下一环节的名单,没有念到名字的参赛者便请离开考场。”

    说完温玉德便开始念起一串名字,方泽在听到第十一个名字的时候,神情变了一下,因为那个名字是“秦佳人”。

    直到念到第三十二个名字,温玉德停止了说话,方泽依然没听到自己的名字,眉头微微皱起。方泽见到其余参赛者也是一副眉头紧锁不愿离开的样子,文圣坛上的温玉德见状,开口道:“各位没有念到名字的参赛者稍安勿躁,我这便告诉你们,为何你们做作之诗不符合要求,各位请打开卷宗扉页,仔细看看第一句话,便知道了。”

    听完温玉德的话,方泽动都没动一下,只是眉头终于放松了下来,因为他记得卷宗扉页第一句:曾彦霖,文景十二年九月十八生人,字元祐,号桃源居士,潇湘城人。

    那些没进入下一环节的参赛者又仔细看了看第一句,突然一名参赛者站起来,恍然道:“我知道了,九月十八,今日就是九月十八啊!是曾老太师的寿辰!”

    台上温玉德欣慰的说道:“没错,今日是曾老太师的八十岁寿辰,所以应该作一首贺寿诗,而只作赞咏曾老太师生平事迹的诗是不符合要求的,诸位,还请离开考场吧。”

    那些恍然大悟的参赛者长叹一口气,惋惜的离开了考场,就剩下方泽一人还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方泽的座位离文圣坛亦不远,温玉德见场上参赛者还多了一位,便查了查,而后对着方泽的方向说道:“这位参赛者,你为何还不离开考场?”

    方泽起身作揖说道:“温大学士,我所作之诗有贺寿之意,还请再过目一遍。”

    “哦?有这样的事,你叫何名?”

    “小生方泽。”

    “拿这名方公子的考卷过来。”旁边一名翰林院的学士从百多余卷宗中找到了方泽的考卷,交到温玉德手上,温玉德打开一看,考卷上是一首用行楷书写的七言诗,字体刚劲有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