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题时会对其他问题产生什么影响?这种很快抓住主要矛盾

    的能力是企业领导必须具备的。

    其次,作为企业的领导,要有一种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在中国企业里,往往是领导做出一个决

    策之后,在向下传达过程中表现为衰减或偏差。如果你不能一直盯住,很多事你以为已经到位,下面往往

    还没开始干。海尔的做法是,一件事从头到尾抓出一个模式来,再把这个模式推而广之,成功率非常高,

    这恐怕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吧。虽然张瑞敏是1万多人企业的领导,也还要亲自到基层去抓某一件小事。

    海尔的管理层常说一句话:“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对小问题加以

    管理的重要xìng。事实上,对那些事关全局的“小事”,张瑞敏从来不放过,他称那是“影响发展趋势的小

    事”。张瑞敏称赞执行总裁杨绵绵就很善于抓事关全局的“小事”,通过一个很容易cāo作的模式,把“小

    事”变为大局面。当海尔老总们在北京商场的海尔专柜上具体过问某些事的时候,一些同行业的老总说,

    你们都做到这么大的老板了,还抓这么细小的事,真是不可思议。张瑞敏回答,企业管理中我信奉这么一

    句话:每天只抓好一件事就等于抓好了一批事,因为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了一件事会连带着把周

    围的一批事都带动起来。

    原冰箱二厂厂长在广州出差,手下一员工上班打瞌睡,张瑞敏抓住这件事加倍处罚了他,震撼了集团

    干部。张瑞敏认为,他的事反映了当时干部中一种普遍的思想倾向,觉得企业发达了,日子好过了,多少

    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企业发展到今天,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工作中出点毛病,也不能像过去

    创业时那样惩罚了。”因此,抓毛病就要抓带趋向xìng的毛病,干部这样的风气滋长下去会非常危险。张瑞

    敏拿这位厂长开了刀,以威慑整个集团的干部。这种趋向xìng的问题应该是领导人紧抓不放的。

    1997年6 月19 日,《海尔人》记者在刚搬进海尔园一个月的洗衣机公司,发现三楼女洗手间的卫生

    纸盒被加了一把锁,问清洁工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说:“员工素质太低,不加锁,纸就被人拿跑了!”于

    是记者发表文章《谁来“砸开”这把“锁”》。文章分析道:这一锁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观念、

    素质亟待提高。上锁,这很简单,但这“锁”能提高员工素质吗?卫生纸可以锁,其他问题呢?追根溯源,

    还是因为管理者头脑中有一把“锁”:放弃了最艰苦的工作——教育员工、提高员工素质,而没有把教育

    人当作“长期作战”的战略来部署。文章希望管理者能从头脑中“砸开”禁锢自己思路的这把“锁”。

    文章见报后,立刻引起了反响,集团上下展开了一场“千锤重叩砸开这把锁”的大讨论。集团大抓此

    事,让所有员工参与讨论,反思一下自身的素质状况。从而达到在整体上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思想作风

    的目的。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

    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

    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