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聂荣臻返回张家口。8月3日致电中共中央军委:“一致认为攻占大同对今后各方执行任务均为有利。”“大同(敌)总兵力不强,但工事坚固是其特点,故须在技术上充分准备方可奏效。”“对大同拟强攻及坑道进行,我们与晋绥已有一些准备,并继续加强中。”
8月6日,máo zé dōng复电聂荣臻:“你们在布置大同战役后,望集中注意于准备平汉战役。凡列入平汉战役序列之军队,迅即补充人员武器,训练攻城技术,司令部则完成侦察事项,拟定作战计划,务于未动手前完成一切准备事项,一俟大同得手立即开始平汉战役。”
这样,首先夺取大同的决心,定了下来。
28.聂贺三面受敌一傅部和孙部东西对进。阎部自南而北
聂荣臻、贺龙联合打大同,面对的是三股强大的敌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自陆上和空中迅速调集重兵集结于晋察冀和晋绥解放区周围,开始了对华北的争夺,总协调人是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三员大将是:孙连仲第十一战区司令官兼河北省主席,傅作义第十二战区司令官兼绥远省主席,阎锡山第二战区司令官兼山西省主席。
guó mín dǎng军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和第十二战区傅作义部,以及guó mín dǎng军第二战区阎锡山部共有十一个军30个师约33万人。其中,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部的第3、第16、第53、第92、第94军,分布在北平、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地区;第十二战区司令官傅作义部的第35军、暂编第3军。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分布在归绥、包头、大同地区;第二战区阎锡山部的第19、第33、第43军分布在太原和大同地区;此外,还有东北保安司令部所属的第13、第33、第43军,分布在热河地区,形成三面包围晋绥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态势:即傅作义集团沿平绥路向东推进,孙连仲部沿平绥路、正太路向西,阎锡山集团则沿同蒲路向北。如果加上东北保安司令部的驻热河集团,聂、贺部将面对的是四个方向上的guó mín dǎng军,因此,说聂、贺两个战略集团腹背受敌,一点也不夸张。
guó mín dǎng军总的企图就是拔除聂荣臻和贺龙这两个战略集团,确保关内guó mín dǎng军与关外guó mín dǎng军战略和战役乃至战术的联系,以全面控制华北。具体步骤为:首先占领热河的承德和冀东地区,而后夺取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张家口。蒋介石在给第十一战区任务中明确指出:“维护华北治安及保护平汉。津浦、北宁、平绥jiāo通线之安全。”
这三个战略集团中,有两个是地方杂牌部队,即傅作义与阎锡山集团。武器装备比自大后方空运至华北的中央系孙连仲集团弱了许多。但傅、阎都是“地头蛇”,晋、绥、热、察地区还是傅、阎的传统地盘,作战能力也不可小视,将可能是聂、贺部最为强硬的对手。
傅作义集团,是一支颇具现代化水准的私人部队,总兵力不下10万人。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出生在山西荣河县安昌村,这座小村镇位于陕西、山西两省jiāo界处的黄河之滨,东流人海的滔滔黄河之水就从村前流过。像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黄河,把质朴无华、勇敢善良、聪明智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这个“黄河的儿子”。傅作义稍能认得几个字后,便迷上了《三国演义》《水浴传》《说岳全传》等历史小说,深深为书中英雄豪杰的爱国精神和忠义行为所吸引,他下决心从戎报国。1910年,15岁的傅作义考人太原陆军小学,5年后考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1918年,以全优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连续8年的军校生活,把傅作义培养成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