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故地神游的林彪,突然听到机要参谋的报告,精神为之一振。

    参谋说:“据敌情报告,宋希镰部第2 军,由古老背、白泽一带渡江北进,前锋进抵鸦雀岭一线。驻宜昌之敌第124 军第60师主力也在北进;保安第4 旅向当阳方向移动;驻沙市的第15军也蠢蠢yù动。”

    林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少见的、稍纵即逝的笑容。“马上查明情况。”林彪果断地说。

    情况很快查明:宋希濂发动“机动攻势”作战。

    林彪、邓子恢、肖克、赵尔陆、谭政等一起讨论了敌情。讨论时,林彪只是静静地听,极少发言,偶尔chā上一句别人的话,常常是纠正诸如敌军、我军的位置、部队番号等等。

    实际上,敌情报告中,关于宋希濂发动“机动攻势”作战的说法,根据并不足。当时,宋部号称10万大军,其实有一定战斗力的只有装备优良的第2 军。而其他部队到老百姓那里抢点东西还可以,不要说同四野主力对抗,就是碰上湘鄂边山区的惯匪,谁输谁赢都不一定。

    林彪对“机动攻势”的提法是有保留意见的。他想,宋希濂乃蒋介石心腹,与白崇禧一向不和,侧后的白崇禧按兵不动,他会去当“出头鸟”?再则,我军南下以来,蒋系主力在华东等地被歼殆尽,作为黄埔门生,宋希濂会冒这个险吗?

    想到这里,林彪在6 月28日给军委的电报中说:“宋部是否真能发动攻势,江西方面是否能抓得到敌人,目前仍无绝对把握,我军仍有扑空可能。但我军不管宋部是否发动攻势,拟在7 月中旬发动攻势。”

    林彪的考虑是符合实际的。宋希濂此时已是惊弓之鸟,他的主力出动主要是为了抢夺粮食。

    宋部补给,随着guó mín dǎng政府迁粤和白崇禧退往长沙,已经断绝来源。而川粮接济不上,鄂西是贫穷山区,离新粮上场还需几个月,10余万人的部队基本处于半饥饿状态。因此,与民争食,乃至强夺百姓、宰杀耕牛的事情时有发生。宋希濂为此焦虑不安,老百姓也怨声鼎沸。

    宜昌专员公署和第124 军等部,先后向宋希濂报告,当阳、远安等县城各有相当数量的存粮。这一带,是江汉军区部队经常活动的区域,离四野主力还有一段距离。于是,宋希濂决定以主力掩护兵站、军需部门,直趋远安、当阳抢粮。

    不管“宋部是否真能发动攻势”,我军也要发动攻势。这是林彪的决心。他口述的命令指出:宋希濂将集中14至18个师的兵力向当阳、荆门发动攻势,“我军应全力准备乘此良机,全部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乘胜渡江”。决定由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该兵团所属第38、47、49军及第14兵团之第39军和湖北军区独立第1 、2 师,共约25万人,发起宜(昌)沙(市)战役,围歼宋部主力于宜、沙地区。整个战役的方针是:以先头部队迂回宋部突出部分,断其退路,围而不攻;先完成迂回,然后组织攻击,以达成打大歼灭战的目的。

    6 月底,各部开始行动,向指定地点开进。湖北两个独立师在当阳、荆门地区诱敌深入。

    7 月1 日,第38军抵钟祥长寿店;第39军抵天门皂市。瓦庙集。

    2 日,第47军抵武安堰;第49军抵旧口、永乐河地区。

    3 日,宋希濂部第124 军及第2 军由宜昌附近继续北进,7 日,到达当阳、远安一带抢粮。

    林彪的兴致很高。对高级将领来说,qiāngpào声就是兴奋剂。离开平津到开封,再到武汉,将近两个月了,看到的都是其他战区的捷报,惟独华中方面一直是那么沉寂。现在,一场激战的序幕终于拉开了。

    7 月9 日,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指挥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