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长江以南进军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方针。中央军委于1949年2 月3 日至3 月20日先后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7 个兵团24个军及地方部队100 万人,准备于4 月间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3 月31日,邓小平为总前委制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全部,歼灭guó mín dǎng军集结于上海至安庆段之兵力,占领苏南、皖南、浙江全省,夺取京沪杭,彻底摧毁guó mín dǎng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于4 月15日18时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全线渡江作战,并决定以第二野战军为西集团在棕阳镇至望江段实施渡江,以第三野战军为中。东两集团在贵池至芜湖和扬中至江yīn间实施渡江。战役指导上要求从最困难的情况出发,作遇到严重战斗的准备,着眼于粉碎敌固守江防和在我军渡江后敌收缩兵力击我一路的企图。战役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达成渡江任务,实行战役展开;第二阶段达成割裂包围敌人,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歼被围之敌。战役的关键在于第三野战军两个集团迅速东西对进,打乱敌之作战体系,完成钳形合围。达成割裂包围敌人之目的。第二野战军着重密切协同第三野战军行动,适时以主力东进,担任攻占芜湖、夺取南京和杭州地区之任务,并以主力一部迅速出密县地区,控制浙赣线一段及屯溪南北公路,断敌退路。
二野渡江突破地段,为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接合部,又是长江向南突出部分,处于汤恩伯集团之左侧背。沿江守敌为第八兵团刘汝明部三个军八个师约4 万余人,其第68军军部位于贵池,三个师分布在东流至湖口线,第55军军部位于贵池,一个师位于乌沙问至贵池段,两个师位于三野渡江正面之铜陵、青阳地段,第96军军部位于段家汇,两个师分布在吉阳大渡口至乌沙闸线。敌纵深地区仅有第17兵团侯镜如率两个军在联县至宁国地区。我军整个渡江地段之敌战斗力较弱,机动部队极少,且皖南地区有我游击队活动,成为我有利的突击方向。但白崇禧集团置主力于我渡江地段之右侧,严重威胁我侧背安全,其夏威兵团又以九江、安庆为据点,向望江、太湖。潜山伸出警戒部队,企图迟阻我军接近江岸,并破坏船只或将船只劫至江南岸,防我渡江。
二野遵照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指示,根据当前敌情,确定战役要首先抓紧突破江防,渡江后着重密切协同三野行动,保障其钳形突击的成功,并视敌情变化而不失时机地向敌纵深发展。遂决心以三个兵团并列在贵池至马当间宽约100 公里的正面,以安庆东西地段为重点实施突破。具体部署为:第3 兵团由安庆以东至棕阳镇段渡江,挺进敏县(即徽城)截断徽杭路,尔后沿公路东向杭州;第5 兵团在安庆以西至望江段渡江,尔后速沿浮梁、爱源直出摊县,控制浙赣线,断敌退路;第4 兵团于望江至马当间渡江,尔后沿江东下,接替第9 兵团监视芜湖敌军的任务,并准备参加夺取南京的战斗。各部队在突破南岸后,即向两翼扩张,主动接应兄弟部队登陆,协同作战。暂归二野指挥的四野先遣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副司令员陈伯钧、韩先楚,副政治委员兼政委部主任唐天际,参谋长解方)主力位于武汉以东地区,并指挥桐柏、江汉、鄂豫军区部队积极活动,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我军渡江作战。
总前委会议之后,三野前指为贯彻战役实施纲要,又对三野各兵团的任务作出具体部署与调整。
粟裕说:“敌人主要是扼守长江,只要我军渡江成功,在陆上作战,将会如虎添翼,纵横扫dàng,使敌整个防线发生混乱。因此,保证渡江胜利,是京沪杭战役的关键。”
张震接着说:“在我军渡江之后,三野7 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