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合则聚,缘散则分。其来也不可止,其去也不可留。时节因缘一到,任你是皇帝老儿也改变不了。
梅殷确实该走了。
这一点,梅殷自己在退休的奏折说得很恳切。
他说海禁之争已经闹出了这么大动静,他作为内阁首辅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他还说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让有些人觉得可以对抗皇帝的权威,这已经是朝堂大忌。
所以,为了大明,为了朝廷,他已经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了,请皇上不要被感情蒙蔽,一定恩准他的请求。
深夜,寂静无声,梅府书房。
朱明复和梅殷相对而坐,一坛淮安大曲摆在中间,四周是四碟小菜。
“姑丈,你的折子朕已经批了。”朱明复故作轻松得说道。
“皇上,老夫是该退了,这对我对皇上对朝廷都有好处。”
“朕确实是怕那些人拿你做挡箭牌”
“皇上英明,老夫记得孝成以前跟我说徐辉祖功高权重,本来老夫自认为至诚可以感天感人,但别人却不这么想,皇上的主张他们不同意,他们不敢出头,就千方百计往老夫身上推,这不是朝廷之福啊。”
“姑丈,这柳隐到底是何方神圣,她的话你为何会如此相信?”
“哎,不得不信啊!”梅殷喝了一口酒,意味深长说道。
朱明复不语,继续用期望的眼神望着他,希望他能说得更详细。
“皇上,不是老夫故意瞒你啊!这件事在皇上看来确实比较古怪,但柳隐不说,老夫也不会说,皇上莫怪。”
“不过,柳隐是忠于朝廷的,皇上大可放心。”
梅殷似乎知道朱明复的疑虑,说道这里,痛饮一口,似乎心情颇为畅快。
朱明复觉得梅殷应该是知道的,他不愿意说而已,但其结论却和徐辉祖出奇得一致。
“来,姑丈,我们干一杯,这些年不容易啊。”
朱明复举杯,梅殷一饮而尽。
“姑丈,下届首辅你觉得谁来做,沈孝成如何?”
“孝成是老夫一首提拔的,但一是年轻,二是太锋芒毕露,还是让李炳秋来做,比较稳妥,孝成还需要历练,还有这小子至今未成婚,希望皇上能够妥善给他安排下,不能让他继续浪荡下去了。”
朱明复笑道:“原来姑丈对他的毛病看得很清啊!姑丈放心,朕马上安排,一定给他弄个凶老婆,哈哈”
“次辅朕准备让铁铉来做。”
“皇上想得深远啊!李炳秋什么都好,就是不敢任事,铁铉此人刚正,正好弥补上这点。”
就这样君臣二人,亲戚二人,促膝谈心,直至天亮,共同庆贺梅殷政治生涯的圆满结束。
有好开头的政治人物很多,有好结局的政治人物却屈指可数。
建文八年春,南京城外,人山人海。
这山海一样的人群的目光都投射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朱元璋的好女婿,世袭汝南侯,首任内阁首辅,朱明复钦赐太子太保——梅殷。
从建文五年开始,梅殷主持政务后,修复战争创伤,积极发展民生,惩治贪官污吏,大力兴修水利获得了朝野一致的赞誉,人品信誉甚至比皇帝还高。
所以这次不仅百官奉皇帝之命前来送别,京城百姓乃至京城外的百姓十万余人皆自动前来送别,场面堪比后世高丽明星来华。
临时搭好的彩棚内,朱明复让百官退后,独自和梅殷说几句私密话。
“姑丈,这些年你太操劳了,回淮安后你要保重身体啊!朕会给梅景正下道旨意,让他兄弟俩好好孝顺你的!”
朱明复一身正装簇新龙袍,握着梅殷的手,动情说道。
“皇上,臣老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