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心狠手辣之辈。

    譬如此番献帝苦苦哀求,倘若曹丕心肠再软一些,自然是将董贵人囚禁于献帝身旁,而非即刻入牢了。是以这种同情心,很难改变曹丕决定。

    不过十四岁少年,如此心境已是如此难得。至少他十四岁的时候,未必能强上多少。

    他十四岁的时候?

    脑中一闪而过凌乱画面,再凝神回忆时,却什么都没有了。

    他初醒来时一度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小孩,也不是曹家之人。时至如今,虽然记忆依然混乱苍白,他却能肯定这个猜测。

    这些日子他开始做一些乱七八糟的梦,梦境之中是陌生而熟悉的环境。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与此地情形没有丁点相同。梦境里还有模糊不清的脸孔,有时醒来甚至还能叫出名字,心中怅然抑或愤恨,终究不可言说。

    神话故事里总流传人死之后,渡奈何桥,喝孟婆汤,方可转世轮回。也许他来不及喝完整碗孟婆汤,就来到了这具身体里。

    大约是回不去了,曹植这么想。他以后,仅能作为曹植——活下去。

    年后情景依然,喜气荡然无存。

    前些日子诛杀的朝廷命官,闹得许昌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百姓们日夜围在一起谈论前线战事,猜测此战胜负。正值此时又隐约传出一个消息,使之愈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曹操不顾袁绍虎视眈眈,转而东征刘备。

    满城惶然!

    百姓通常是愚昧的。当然,远在皇宫深处的帝王也许比他们更愚昧。

    百姓愚昧的结果是导致许昌差点乱了起来,幸好还有荀彧坐镇,人们才散了归家。

    曹植随着曹丕站在城墙上观看这一场纷乱,虽依然面不改色,心中忧虑却并不比他们少。

    他听杨修说过,刘备原先并不愿与献帝同盟。后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始知曹操难容自己,遂与董承等人同谋。

    如此枭雄,现今如何能敌?

    曹丕见荀彧走近,先躬身感谢,便问道:“袁绍在前,本已敌强我弱形势堪虞。如今刘备在侧,我军堪比四面楚歌啊。若刘备再与袁绍联手夹攻父亲,正面强敌我军已不克应付,又如何能分出兵马两面作战呢?”

    荀彧却一笑道:“可以。”

    曹丕与曹植恭敬道:“愿闻其详。”

    其中关键曹植虽能想到一二,却不能说。他非但不能说,更要从他人口中听说了才好。

    荀彧抚了抚胡子,从容道:“刘备逃至沛县,于我军诸多不利。但换而言之,刘备方至沛县,如今根基不稳,民心不附,因而此事事不宜迟,方能一举打败刘备!至于袁绍,此人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因此绝不会乘我军攻打刘备时攻过来。”

    曹植闻言,状似恍然大悟。

    他与曹丕对视一眼,朝荀彧行了大礼,又细细询问此战。

    战场瞬息万变,唯有把握人心,局势诸多先决条件,方能运筹帷幄,百战不殆。

    果然荀彧说完的几日后,传来刘备全军溃败,仓皇逃亡河北的消息。

    满城百姓心中略安。

    春二月,袁绍分兵白马,亲自领兵至黎阳,将渡黄河。四月,曹操佯攻袁绍背后,以轻兵偷袭白马,斩杀袁绍武将颜良。袁绍大怒追击,曹操又斩杀武将文丑,生擒多人。后曹操还兵官渡,袁绍军进保守阳武。

    首战告捷!许昌百姓们亲友相拥,喜极而泣。

    曹府中连日来的压抑似乎也去了几分,曹植觉得卞氏笑容都多了。

    杨修自那日表态支持曹植争夺世子,又恢复以往傲慢态度,不见任何端倪,仿佛那般情形其实不过曹植臆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