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益

    【姓氏起源】

    帝舜时掌管刑法的大臣皋陶之子伯益,为禹所重用,因治水有功,被禹备选为继承人之一,后被禹子启杀害。伯益的后代子孙中遂有以益为姓。

    【名人】

    益畅,南宋峨嵋人,年幼好学,绍兴年间进士。

    益智,元朝名将,有勇有谋,远见卓识,胸怀大略,官至远大将军。

    桓

    【姓氏起源】

    源于黄帝大臣桓常,其子孙后代遂以桓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桓公后代。三源于南北朝北魏鲜卑族复姓乌丸氏所改。

    【名人】

    桓修,晋朝人,官至护军将军,爵长沙侯。因受诬遭极刑,睿宗后为其冤案昭雪,谥号忠烈。

    桓温,字元子,晋朝龙亢人,汉明帝女婿。官至大司马。他曾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年。畜谋废晋自立王朝,没成功就死了。

    公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昭公之子衍与为,他们的封爵是公爵(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种等级),世称公衍、公为,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封爵公为姓。

    【名人】

    公鼐,字孝与,号周庭。蒙阴人,明文学家。著有《问次斋集》。与公逸仁、公跻奎、公一场、公家臣,史称“五世进士”。五世进士,其中有两名同授翰林编修,一时名重朝野。

    万俟

    【姓氏起源】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定居洛阳,鲜卑王族拓跋氏改为元姓,故北魏也称元魏。孝文帝的叔叔即北魏献文帝之弟的家族,被赐改称复姓万俟。

    【名人】

    万俟雅言,自号词隐,宋代词人。时人称其词平而工,和而雅。著有《大声集》。

    司马

    【姓氏起源】

    源于官职名为姓。远古设有官职司马,至汉代一直沿用,司马主管负责军政、军赋等事宜。周宣王时,程伯休父任司马,其后代遂以司马为姓。

    【名人】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入狱受腐刑。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人,西汉辞赋家,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受汉武帝赏识。他与卓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通志》,后被明神宗朱翊钧赐书名为《资治通鉴》。留有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上官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名兰,官为上官大夫,其后代子孙遂以其官职上官为姓。二源于以邑名为姓,古时有上官邑,是河南与河北的通道,居其地者遂有以邑名为姓。

    【名人】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人,初唐宫廷作家,齐梁余风的代表诗人,其词绮丽婉媚,时有“上官体”之称。

    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著名才女,天资聪慧,卓有文才,下笔成章。其诗文创作改萎靡之风,革骈俪章法,挣脱六朝余风,文风大变。其文时为文人学习的典范,对唐初诗律有一定影响。

    上官均,字彦衡,宋熙宁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龙图阁侍制,赠紫金光禄大夫。著有《曲礼讲义》《广陵文集》等。

    欧阳

    【姓氏起源】

    战国时,越王无疆被楚威王杀死,越国被灭。无疆之子蹄,受楚王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面,因山南为阳,故称其欧阳亭侯,其子孙后遂以欧阳为姓。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