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读《汉书》。

    【解读】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代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加上《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上起西汉汉高祖元年时期,下至新朝的王莽时期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后汉[1]三,国志[2]四,兼证经,参通鉴[3]。

    【注释】

    [1]后汉:指代《后汉书》。[2]国志:指代《三国志》。[3]通鉴:指代《资治通鉴》。

    【译文】

    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可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

    【解读】

    《后汉书》是我国南朝刘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一部记载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期间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是继《史记》《汉书》后又一部私人编撰的重要史籍。《三国志》是我国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记载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间的详细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读史者,考实录[1],通古今,若亲目[2]。

    【注释】

    [1]实录:翔实可靠的记录。[2]若亲目:就像亲眼目睹。

    【译文】

    读历史的人应当翻阅历史资料,以进一步考察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解读】

    中国历史悠久,前文《三字经》中描述的历史是个简单的轮廓。要想真正掌握历史脉络,深入了解研究,必须查考各朝各代的历史资料,所以《三字经》中也为翻阅什么资料提供参考,包括“前四史”和“二十四史”。历史是面镜子,我们可以从这面镜子中汲取宝贵经验、历史教训。

    口而诵[1],心而惟[2],朝[3]于斯[4],夕[5]于斯。

    【注释】

    [1]诵:背诵。[2]惟:思考。[3]朝:早上。[4]斯:这,这里。[5]夕:晚上。

    【译文】

    读书要有恒心,一边口里朗读,一边用心思考。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解读】

    知识的海洋是浩瀚的、无穷尽的。就像一只气球,越吹越大,它本身接触到的空间也越来越大。知识也是这样,了解得越多,就会发现不了解的方面越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智慧。古人讲聪明过人,一个“聪”字就把读书时眼、耳、口、心都要用到时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