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曰: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不然,神农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详明,其故何也?
纨衤夸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
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
总名
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言。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
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也。
稻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米曰粳;粘者,禾曰 ,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各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膏(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 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
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稻宜
凡稻,土脉焦枯,则穗实萧索。勤农粪田,多方以助之。人畜秽遗,榨油枯饼(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莱菔子为上,芸苔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棉花又次之),草皮、木叶,以佐生机,普天之所同也(南方磨绿豆粉者,取溲浆灌田肥甚。豆贱之时,撒黄豆于田,一粒烂土方三寸,取谷之息倍焉)。
土性带冷浆者,宜骨灰蘸秧根(凡禽兽骨),石灰淹苗足。向阳暖土不宜也。
土脉坚紧者,宜耕垄,叠块压薪而烧之。埴坟松土不宜也。
稻工耕耙磨耙耘耔
凡稻田刈获不再种者,土宜本秋耕垦,使宿稿化烂,敌粪力一倍。或秋旱无水及怠农春耕,则收获损薄也。凡粪田若撒枯浇泽,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
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释化也。凡牛力穷者,两人以扛悬耜,项背相望而起土。两人竟日,仅敌一牛之力。若耕后牛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