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纸誉之为“一门忠烈可歌可泣”。①

    在淮南民众的抗敌斗争中,红qiāng会等民间组织有极出色的表现,他们英勇杀敌的故事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增添了几许江湖英雄的色彩。

    红qiāng会是豫皖一带乡村农民自发的武装自卫组织。其最初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危害家乡的土匪和骚扰乡间的散兵游勇。安徽地区(主要是皖北淮南)的红qiāng会民国初年由河南传入,此后逐步发展壮大,分出大刀会、黄qiāng会等许多支派,并由秘密状态转为半公开、直至完全公开。其活动范围相当广泛,东自江北的泗县、西迄与河南jiāo界的太和、阜阳、临泉,北自河南的永城,南迄淮河流域的蚌埠、怀远、宿县、考城、上窑、凤台一直到正阳关。在许多地方几乎村村寨寨都有红qiāng会,参加者不可胜数。

    红qiāng会的基础单位是“红学”。“红学”是研究红qiāng术的业余学校,由村镇农民自动开办,聘请老师在业余时间(多半为夜间)来教授。教授的科目有:运气、刺qiāng、念符咒等。符咒的种数共有300多种,据说念熟了就会神灵附体,刀qiāng不入,具有浓厚的迷信神秘色彩。红qiāng会并不固守某种特殊的教义和偶像,也没有严格的会规,组织十分松散,显示出自发民间组织的特点。红qiāng会的首领称作“老师”,其成员大多为本村或附近的青年农民,间或也有fù女;其成分以小自耕农为主,包括贫农、中农和富农,也有一部分乡绅参加。红qiāng会的装备极为简陋原始,人手一杆的红缨qiāng是其成员保卫自己、消灭敌人的主要武器,也成了他们的特有标志。

    红qiāng会组织之所以能在豫皖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有其历史的原因。北洋军阀时期,军阀连年混战,兵匪jiāo相为患,河南安徽一带农村受害尤深,当地农民不得不组织起来以保卫乡里;为了自卫图存,红qiāng会有时也组织农民以反抗官府和豪绅的压迫,它所具有的迷信神秘色彩,使众多挣扎于生死线上的贫苦农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红qiāng会传入皖北后,到20年代进入高潮。1927年北伐战争,吴佩孚的残兵败将退入皖北后为红qiāng会所全部解决,红qiāng会的势力盛极一时。此后,逐渐趋于消沉。抗日战争bào发后,日军铁蹄踏入江淮平原,红qiāng会的活动重新活跃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qiāng会这一传统的民间组织,逐步转变成广大农民抗日自卫、保家卫国的武装团体,千千万万朴实忠厚的农民成为手执红qiāng、抗日杀敌的勇猛战士。①

    红qiāng会成员大多迷信,在出发杀敌前,常常拜佛、念符咒、吃朱砂、喝烈酒,举行种种神秘仪式。与日军战斗时,他们往往勇往直前,势不可挡,每遇短兵相接,总是赤身ròu搏,杀敌盈野。在津浦南段的抗敌斗争中,他们用智慧和鲜血写下人许许多多悲壮感人的故事。

    日军攻陷凤阳后,曾对附近村庄实施扫dàng,屠杀人民,强搜fù女,当地民众怒火冲天,在红qiāng会的发起组织下,邀集各村青壮年数百人,埋伏某村周围,当一小部分敌人企图进占村庄时,以锣鼓为号,杀向猝不及防的日军,消灭了数十人,仅少数日军突围逃走。事后我方清点人数,除少数受伤外,只有一个青年人失踪,正当大家焦急不安的时候,那位青年人却慢慢地踱回来,背上背着一串日本士兵的人头,原来他是追杀那些逃走的日军去了。②

    对于敌人的坦克,红qiāng会会员也不惧怕,他们有独特的对付办法。比如遇到坦克车攻击时,他们就提着长矛速跑到坦克车的侧面,攀登上去,掀开顶盖,用长矛猛力刺下去,将里面的敌人刺死,这种战术被称作“杀乌龟”,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