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反映。

    由于这两家大公司的“整顿”,都是国务院直接调查处理的,尽管工委将各界反应向北京做了反映,但国务院并无下文。

    在香港进行经商活动的高级干部子弟,我知道的近二百人。我让乔宗淮经常同他们联系,对他们做些工作,希望他们不要出事,否则,对内,对外影响都不好。乔宗淮也曾因一些人同我见面,我向他们表示,我会尽可能支持他们正当的经商活动,希望他们遵守香港市场的法规,能够公私分明。确有不少高干子弟能做到这点,反映最好、作风正派的,是万里的儿子万仲翔;反映最不好的,一是某人的女婿,一是某工资,两人都公私不分,发了大财,生活奢侈。一个已移民澳洲,中央决定调他回内地,但他已事先移民走了。一个仍在香港继续发财。工委拿不到证据,又无法调查,反映也引不起重视,真是无奈。

    新华分社下属的鑫隆公司,最初的负责人是薛文林,他当时是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副主任,北京总行要他退休,我出面借用,留在香港,让他担任鑫隆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薛文林曾任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负责人,对新加坡很熟悉。他到任鑫隆之后,与新加坡一商人合作成立公司,经营皮革、yào材,上了人家的当。他使用一个从上海调来的干部,竟然在对方商人没有jiāo货的情况下,就开出信用证,付出二百万美金。

    调查发现,这很可能是一个共谋的骗局。这个上海干部的老婆与那个商人合作搞了个公司,但又查不出证据。

    鑫隆公司在八七年股灾中,经营股票又损失近千万港元。连同被骗的损失,共计亏损一千多万美元,即一亿多港币。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换公司领导人,由澳门分工委书记周鼎,介绍原深圳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孙海峰代替薛文林。

    新华分社具体分管鑫隆公司业务的是副社长郑华。他常过问具体业务,也丧失了一些机会,例如还在薛文林负责鑫隆公司时,香港普庆戏院地段,业主准备脱手,开价两亿多港币,探鑫隆的意愿。由于普庆是放映电影的重要据点之一,薛文林很想买下,文教部也很积极,他们找郑华。郑华就在开会时提出来讨论。我虽然赞成此事,但看郑华没有表态,为了照顾他的威信,我就讲:“具体业务是你们董事长、总经理的事,不要讨论了,还是你们自己决定好了。”

    会后两个月,我从报上看到,才知道他们没有买,失去一个机会。

    中资机构在香港的改革发展,固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在业务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营管理的经验,并认识、团结了一批朋友。

    第十章 香港经验启示录

    --------------------------------------------------------------------------------

    55

    在杨奇等人主编的《香港概论》第一册中,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这就是“香港现象”。书中对香港经济高度发展的特点一一列举,并进行概括。我想有兴趣者,不妨找这本书一阅。

    香港面积很小,港岛、九龙、新界合起来,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也很贫乏,可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四十余年间,香港由一个贫穷的殖民地城市,发展成世界著名的金融、贸易、运输、信息和旅游中心,成为一个以服务业为基础的国际大都会,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现在香港富甲一方。几年前,《信报》林行止先生就曾讲:“按总的财富计算,香港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现在恐怕已是大大超过了。不管按中国的统计,还是西方的统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