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撑到明天的春天,但是内部的叛乱依旧是问题。至于东海道已经全境沦陷了,除去岐阜,安土,京都,伏见,大阪,清州等坚城尚可一守外,其他的城池大概都已经……”
“啊,撑不下去了么?半藏啊,你说,这次的话。我们的武运是不是就要到此终结了呢?”
看着眼前的糜烂局势,以及地图上象征织田和上条的红黑色底纹渐渐消失,也只能发出这样子的感叹了吧——任谁都明白,尽管自己手下的都是战国之精锐,然而作为叛徒的地头武士和民众们才占据着绝对的数量优势。尽管说是能够依靠坚城进行坚持,但是如果说是平原被叛军控制了的话,那么城里就算有着数年的存粮也终会有陷落的一天吧。
“数年前,我们在伏见,昭告天下,乱世已经被我们平定,当时的话,我还想着,从此或许应该可以安安稳稳的等待人生的终结。那时候在伏见啊,大家都笑着了呢,我想,那就是大家都笑着的结局了。”
“但是,怎么可能会有人想到,会有现在的结局!”如此愤恨的看着天空,然后像是要抒发自己怒意一样的大喊,然而过了一会儿之后,却也只有回归于平静。
“不,应该说,早就已经想到了,这种事情,应该才是意料当中不是么?”
迅速的平定乱世,建立了不世的伟业,比起说是关原合战之后的江户幕府,自己的功勋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提前近三十年结束了乱世,尽管在其过程中牺牲掉了许许多多的性命,然而比起说是同样在三十年的战乱当中消逝的生命来说,自己也是已经做到了最好。至少,也会有着更多人能够在和平的空气当中出生。
如果说是按照自己的剧本,那么也是自己统治的尽头了才对——以一人的罪恶来终结战争,那么只要是背负着人们仇恨的自己离开就好。严苛的法度仅仅只是乱世所用。而当民众们已经习惯了和平之后,自己也应该从此隐退。或者在某个村落修生养息,或者干脆扬帆出海。从此的话,自己的儿子还有米五郎左这样子的年轻人也会创造更好的世界。
然而。所谓的命运,便是绝对不会因为人们的意志而发生偏移的东西。那种事情的话,已经被如是的证明了。
四处不断掀起的叛乱使得魔王开始疲于应付,开始采用仁政则会被叛军视为软弱的举动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然而继续使用铁腕镇压的话,那么则会延续乱世的混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在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况下,早就已经酿下了的苦果正在慢慢发酵。
到了最后的话,果然还是不得不用武力开始镇压的吧。
从一开始,天下布武取得和平的理念就是建立在了武力平定的基础之上。开始于武力的政权也必将结束于武力。而利用单纯的“消灭所有妨碍和平的元素”而取得的和平本身。也只不过是一种取舍而已。
争端永远不会消失。若是一味的杀死那些带来争端之人的话,那么总会有一天到那种不得不和几乎整个国家为敌的地步——或许所谓天下布武带来和平的极致,那么就是将所有人杀到只剩下自己以及家人吧。
开始或许还能够镇压。但是到了之后镇压带来的是更多的叛乱,接着忙于内耗之下又引来了国外的觊觎——国外势力的水军还有以传教之名来建立殖民地的殖民者,心怀着野心,希望回归于乱世并且取而代之的国人。在伏见平定天下的盟誓和宴会之后仅仅两年,原来以为可以安享太平的人们就再一次的披甲出征,和南蛮人作战,和叛徒作战。甚至是为了追杀逃到了朝鲜的叛逃者而不惜兴师动众的跨过海峡发动战争。
而最终的结果,便是眼下如此吧。
“主公,实在不行的话,我们还可以退守虾夷或者四国。虽然路程遥远,但是如果说是我们现在就这样决定了的话,那么未必还没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