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你说。”
说出来无疑会很危险,但他信任许广,不愿欺瞒他真相。
如果不说,日后让他从别处得知,那只怕这朋友,也再做不成了。
正要说,许广却说道,“你思虑再三,我想定是大事,亦或是于你而言很重要的事。我不是个喜欢听秘密的人,你还是不要说了,我怕听了后会多想,心里压的事多,是笑不出来的。”
谢崇华没想到竟是他先拒绝听了,许广已是洒脱地摆摆手,回去煮水洗澡睡觉,当真不听他说。
谢崇华却觉许广是察觉到了自己的思虑,不愿自己为难,才寻了借口不听。这样的人……是值得做知己好友的。更想寻个合适的机会,跟他说清楚。
&&&&&
七月三日,永王召集众将前来商议进京的事,要任秦方为统帅,问众人可有异议。众人皆无异议,突然有人高声“我不同意”。众人诧异看去,只因那说话的人,正是秦方自己。
永王也颇觉意外,秦方素来心高气傲,如今让他做统帅竟还不乐意,“秦将军为何不愿?”
秦方说道,“属下觉得孙将军比我更能胜任统帅一职。”
孙韬眨眨眼,昨天还喊自己乳臭未干快去多练练的人今天竟然推举自己做统帅?
秦方是个武将,不擅表述,见众人看来,才说道,“孙将军比属下更精通打仗,武艺超群,又大胜了远处,末将甘拜下风。”
孙韬这才明白,“秦将军比我有资历,末将怎敢僭越。”
秦方大声道,“军营里比我年长的多得去了,难不成都要拉过来做统帅吗?”
被吼了一脸的孙韬可算是知道了秦方的脾气——骂的大声不代表他讨厌你,或许只是不知道要怎么好好说话。都是习武之人,他之前没放在心里,现在也没。他对秦将军倒是有崇拜之意的,正如他一直很崇拜元初。
两人各自不愿压在谁的头上,永王听了一会,说道,“这北方要挥师平定,这南方也不是全都归顺于本王,两边都要人前去平定。秦将军京师出身,了解皇城布局,你随我入京;孙将军便领十万士兵,前去清剿朝廷余孽。许参军和谢参军留守利安,安置好受伤士兵和百姓,在京师未定之前,仍以此作为枢纽,以防有变。”
陆续安排,众人都没再异议。
从军营出来,谢崇华倒有些意外永王竟没有让自己跟随,还留了五万的兵让他和许广守城。
和许广回去的路上说了此事,许广笑道,“倒不奇怪,在我们之中,利安军民最信任的是你,王爷既然想将此地当做枢纽,那自然要找个最能倚靠的人,所以谢兄能当选,我一点也不觉意外。”
谢崇华略有感慨,但因胜局已定,能留在利安,他倒是无比高兴。
许广又道,“昨晚我晚去晚走,去时你已在王府,我后脚走的时候,王爷跟我提了你跟他说的事。多谢了。”
昨晚他去得晚,到了那里谢崇华已经在那。见他来了,原本正说着的话就停下不说了。他心底还有些不舒服,等他前脚走,自己也要离开,永王却将他叫住,跟他说了方才的事。
谢崇华在为他们许氏家族求情。
许家向来和厉家狼狈为奸,他正是不喜这点,又无法劝阻,才愤然离京,自行请求外放他乡。无论家人怎么来信来人让他回去,他都不回。厉太师反叛,听说许家人出了不少力气。
他知道永王进京后会看在他的面子上不会血刃许家人,但惩处定不会少吧。他一直不出声,就是不想让永王觉得他居功求情。可没想到谢崇华却为他的家族求情了。
在他印象中,谢崇华素来是少一事便少一事,从不惹事,不喜邀功,也不喜拿功劳来做人情买卖。
可这次却为乱党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