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秦王之意。”

    “这匣盒是我自己的心意。”

    “别人未必这样想。”

    “这封德彝还礼是何意思?”

    无絮摇了摇头:“此人原是前朝重臣,精于为官之道,兄长以后小心为妙。如今不比从前。”无絮踱到窗前:“朝坐朝堂,暮为伏尸,想来这自古凶险之事莫过于此了。远有万卷史书,近有文静其事,兄长更应看的明白,此后处事须倍加慎重。我长孙家向来行事光明磊落,万不可再行这私贿之事,这既是为我长孙家计,亦是为秦王计。”

    “我明白!”长孙无忌重重地点了点头,再看窗前无絮:“妹妹为何脸色如此苍白憔悴?”

    无絮抬手轻抚脸颊,背过脸去:“无碍,许是近日忧心秦王所致。”

    “秦王渐好,妹妹须留在秦王身边才是。”

    无絮无奈一笑,关乎家事,只字未言。

    太极殿内,群臣俱在,一片议论纷纷中,传报秦王李世民入殿。

    李渊强掩尴尬之色,欣喜不已道:“秦王病刚好,该多歇息才好。”

    “陛下,听闻有兵事,臣不敢懈怠。”

    李渊一听,起身走到李世民跟前,轻拍着他的臂膀,看二子诚然模样,不觉心有歉疚。

    “听闻陛下要弃河东之地,还要迁都,可否真有此事?”

    “今日,我召诸臣来此正为此事。”李渊步至殿前:“盗贼刘武周本就兵强马壮,如今不仅有突厥南部王相助,又与王行本两军勾结,其势在关中已是无人能敌。而我大唐近来战事不断,四周俱敌,一时实难与刘王之势抗衡,既如此,不如暂弃河东之地,退守关西,待养精蓄锐,再图东进。”

    “陛下,此计万万不可行!”李世民斩钉截铁道。

    “陛下此策,避其锋芒,伺机再动,实在绝妙,秦王觉得有何不可?”齐王李元吉忽然反驳道。

    “关中乃是我大唐的龙兴之地,国之根本。河东沃野千里,物资丰盈,更是我大唐的资库之所。若弃之不顾,如何再见关中父老,如何向天下人交代?”李世民回头看了一眼李元吉:“齐王曾与刘武周部亲自交过战,自知其厉,若将百姓置于这帮群匪盗贼之下,我大唐的仁义何存?再者,兵者士气也,前两次我军皆兵败于刘武周,如今若再弃城退军,还有何士气再言东进之事?”

    李世民连连三问,殿内顿时四下俱寂。

    殿前列侧的裴寂今日倒是没有半句驳言,反而早有所料地不屑一笑。

    “秦王所言,确实不无道理”李渊左右踱了几步,抬头看着太子李建成:“太子以为如何?”

    “回禀陛下,臣赞同秦王之辞,河东不可弃,京城不可迁。”

    “可是,刘武周军势之强,非我军可挡,如何退敌?”李渊反问道。

    李建成一时难应,却见李世民上前奏道:“请陛下赐臣三万兵马,平灭刘武周,收复汾晋!”

    “秦王果有决心可胜?”李渊迫切道。

    “儿臣有此决心。”

    “如今刘武周之势已非昔比,秦王莫要事先夸下海口。”沉默许久的裴寂终于开口道。

    “我李世民可在此立下军令状,若兵败,以死谢罪!”李世民毫不犹豫地接话道,一言既出,却是群臣惊恐。

    裴寂随即还言:“秦王,我非此意。”转而试探地看着李渊。

    “此战非死命之战,秦王不必立军令状。”李渊早有歉疚,这时赶紧解围道:“既然秦王有必胜决心,传朕旨意,即刻给秦王三万精兵,两日后出兵河东,朕要亲自为秦王践行!”

    尚在高府的无絮,闻听李世民朝堂之上誓立军令状后,夜色中匆匆赶回了秦王/府,却未见李世民踪影。

    “秦王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