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辽西)、吉林两省后,即向黑龙江省进犯,11月19日,占领黑龙江省垣齐齐哈尔。接着又掉转矛头进攻锦州,占领了山海关以外的全部辽西地区。熊正平记述了日军侵占锦州的实况:
12月初,南京guó mín dǎng政府派顾维钧与日本大使jiāo涉,双方决定划锦州为中立区,命令驻辽西的东北军撤至山海关内,留我率公安骑兵三个总队维持锦州一带的治安,防守大凌河岸,并约定日军不过大凌河,听候国联调查团前来调查解决东北问题。因此,驻锦州的步兵第十二旅、第二十旅和骑兵第三旅,留在锦州的武力只有我率领的公安骑兵三个总队,高级人员只有省府秘书长黄剑秋、警务处长黄显声及其秘书刘澜波等。12月下旬,我派公安骑兵第三总队防守大凌河南岸,以第一、第二两总队驻锦州附近。旋接情报,知日军以第八师团集中皇姑屯、马三家子一带,准备了十二辆火车,拟向锦州、山海关进攻。黄显声即用电话报告张学良,张指示说,不遭攻击,不准撤退,如遭攻击不能抵御时,可率三个总队退入关内。
1932年1月2日,日军第八师团先头部队到达大凌河东岸,向我军展开包围攻击,并分别在三个地点用pào火掩护步兵实行强渡。我守河岸的第三总队开qiāng还击,双方互有伤亡,敌军最先渡河的七人被我军擒获。时已天黑,我军又无重武器,难以固守,遂向城内撤退,至城内时,已经夜半。黄显声率省府人员退至城西二十里的杨官屯,我仍驻城内。后半夜2时,日军开始攻城。4时,我命令zhà毁女儿河铁桥,保护省府人员向虹螺岘、锦西撤退。1月3日早10时,日军飞机9架至虹螺岘上空侦察,我全部人马在山坡森林中隐蔽,未受损失。1月4日,日军派古贺骑兵联队向锦西方向来追,我全部人马退至锦西的西南大山中。
1月10日,我率公安骑兵三个总队退至河北省抚宁,日军进至山海关外前所车站即不再前进。
日军占领锦州和辽西地区后,又将进攻方向转到北满夺取哈尔滨。这时哈尔滨是东三省特别行政区官署所在地,是北满的政治、经济中心,是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的总枢纽。2月5日,日军占领了哈尔滨。至此,经过四个月零十八天,日军占领了整个东三省。
"九一八"事变时,东北的中国军队虽然没有"好几十万",但精确的数字,也有十九万人之多,即使扣除事变后由辽宁退入关内的五万人,也还有十四万人之众,而驻扎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只有一万多人,加上从朝鲜开来的一个旅团,总共也不过一万五千人。中日兵力如此悬殊,而短短的几个月,就丢弃了东北近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三千万同胞惨遭日本铁蹄的蹂躏和践踏,民众的哀怨与愤懑是可想而知的。
中国的民众不明白:中国的军队为什么不抵抗呢,难道东北不是中国的领土吗?
第五部分 3.不抵抗主义和它的背后(1)
不抵抗主义,葬送了东三省。
不抵抗主义的执行者,是张学良。不论有多少理由,也不管有多少苦衷,作为一方统帅,置东北民众和土地于不顾,眼睁睁地放任日军践踏,张学良是难辞其咎的。
不抵抗主义的发明者,是蒋介石。蒋介石是放狼入室的罪魁,是丢弃东三省的祸首。
早在1931年7月,日本制造万宝山事件,侵华意向已充分显露之时,蒋介石就命令东北军,对日军的挑衅,"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8月16日,蒋介石又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由江西"剿共"前线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