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聿明后来回忆说,听到他与副官、司机自报假姓名后,陈茂辉“似乎有点怀疑”。
他的猜测是对的。陈茂辉后来也回忆说,他发现杜聿明脸上还有没有刮净的胡茬,原来肯定是留着很讲究的八字胡。
他当时认为,从杜聿明的年龄和身边有这么多卫士、“记者”来看,这条“鱼”肯定不小,至少也是个军级的,决不可能只是个军需一类的角色。
随后,陈茂辉问:“高军需叫什么名字?”杜聿明不得不开始用众多的谎言来“圆谎”,随口编道:“叫高文明。”
陈茂辉笑着说:“你这个名字倒不错,13兵团有几大处?”杜聿明答说:“六大处。”
陈茂辉便叫他将六大处处长的名字写出来。
陈茂辉回忆说,当时杜聿明从衣袋里掏钢笔,一伸手,就露出了手腕上的高级手表。掏了半天,掏出的是美国的香烟;再掏,又一包香烟;再掏,掏出的是一包牛ròu干。最后,总算掏出一支派克金笔,可事先毫无准备,一个处长也写不上来。
36、杜聿明被擒谈粟裕(3)
多年以后,陈茂辉还在感慨,说杜聿明当时“简直象个魔术师”。(这支派克金笔,后被华野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将其分给了华野后勤部司令员刘瑞龙,至今保存于淮海战役纪念馆。)
杜聿明尴尬中反问陈茂辉:“你贵姓?”
当对方答说“姓陈”时,杜聿明想,如果是陈毅的话(他此前一直以为是陈毅在指挥华东野战军),风度倒不错,我可以同他老老实实谈谈。
其实,这时候的陈毅不但不在华东野战军,而且远在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但后来因杜聿明这一回忆,以讹传讹,甚至电影《淮海战役》也将错就错,演绎出一幕陈毅与杜聿明的口舌jiāo锋;电视剧《解放战争》里,也继续展开想象,演绎了一幕陈毅以激将法逼杜聿明说出身份的场景。
亲身经历了这一幕,时为华东野战军4纵司令部警卫连卫生员的胡乃泽说,“历史是不容讹传,这些都是不真实的”。
杜聿明尽管想和“风度不错”的陈茂辉(即他认为的陈毅)谈谈,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但见周围人很多,担心将他被俘的消息走漏出去,连累远在上海的家庭,便提出换个地方说话。
恰在此时,一架蒋介石的飞机在附近投下了一枚zhà弹。
战场早已宁静,飞机还在盲目投弹,也只有蒋“总统”才有的怪事。文强回忆说,突围失败,战场qiāngpào声稀疏后,他见到南京飞来的运输机,还在盲目空投粮弹,“难怪共产党要称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了。”
这枚zhà弹的巨响,令陈茂辉误以为杜聿明担心的是飞机轰zhà,一边安慰不要紧,一边说:“只要坦白jiāo代,我们一律宽大,除了战犯杜聿明以外。”
他做梦也想不到有这种“中头奖”的运气,自己强调的“战犯”杜聿明“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杜聿明一听,只有自己“不宽大”,心里顿时凉了半截。那份头等战犯的名单他是清楚的,中共的新华社1948年12月25日发出的《陕北权威人士论战犯名单问题》的电讯,早已一一开列,广为人知:
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陈果夫、孔祥熙、宋子文、张群、翁文灏、孙科、吴铁成、王云五、戴传贤、吴鼎昌、熊式辉、张厉生、朱家骅、王世杰、顾维钧、宋美龄、吴国桢、程潜、薛岳、卫立煌、余汉谋、胡宗南、傅作义、阎锡山、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杜聿明、汤恩伯、孙立人、马鸿逵、马步芳、陶希圣、曾琦、张君劢等人,则是罪大恶极,国人皆曰可杀者。
就在12月29日,蒋介石还特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