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看这阵势,自我忖度:英国必不敢进城

    了。于是他选择了站在民情这一边,并且希望通过广州反入城领袖之一、在籍绅士许祥光而

    cāo纵这股民间力量。3 月27 日他再次给道光上折,说:看样子,英人进城万不可行。如果咱

    们拒绝他们入城,不见得边衅立开,但是同意他们入城,国内倒会立起兵端的,因为民情汹

    涌。他的合作伙伴叶名琛说得更明白:边衅虽然可虑,但是民变更为可虑啊!至于英船扬言

    北上,则可能是假的,拿大话吓人罢了。

    恭喜两位父母官,他们蒙对了。这时的英方,真的没有北上的意思,文翰真的在拿大话吓人,

    因为欧洲的1848 大革命尚未结束,英国在印度侵吞旁遮普省,远东兵力有限,腾不出手来对

    中国动武,所以巴麦尊指示文翰:广州不能动武,更不能带兵北上。在适当护送下,进城拜

    会中方官员,签订一个协议即可。

    文翰绝对想不到,还有比他更大话的,这就是他的对手,中国钦差徐广缙。鉴于文翰所说的

    4 月1 需看到中国皇帝批复的日期来临了,而他3 月27 日的奏折离到京还远呢,更别提拿到

    皇帝新批复了,于是他在愚人节这一天,跟文翰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当然更是拿自己的人

    头开玩笑,他说自己在3 月31 日接到了皇帝的批复,旨中云:“设城所以卫民,卫民方能保

    国,民心之所向,即天命之所归。今广东百姓,既心齐志定,不愿外国人进城,岂能遍贴誊

    黄,勉强晓谕。中国不能拂百姓以顺远人,外国亦应察民情而纾商力。更须严禁土匪,勿令

    乘机起事,扰我居民。外国商人远涉重洋,总为安居乐业,亦当一体保护,庶几永敦和好,

    共享太平。钦此!” 茅海建先生经过一番考证与推论,对此下结论说:“徐广缙4 月1 日照会

    中所引上谕,确实不是出自圣裁,而是私自伪造的”。 只不过徐广缙运气好,手脚也好,做

    了诸多弥缝工作,既蒙过了道光,还蒙过了文翰。道光就不说了,反正难免被臣下蒙,可笑

    的是文翰,没想到中国高干也会玩愚人节游戏,所以他通过外国在华报纸《中国丛报》通告

    英商:目前的情形下不要盲目进城。同时递jiāo照会质问徐广缙:“一个城市的百姓怎么能够阻

    止一个巨大的帝国履行条约义务?皇帝的拒绝是否意味着‘正式拒绝履行条约’?” 他要求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

    22

    偕同新任驻广州领事包令前来总督衙门会谈。徐广缙拒绝了,只同意在城外会谈。文翰觉得

    城外会谈丢脸,遂照会徐广缙:前面与耆英所定进城之约,已得皇上批准,虽没有履行,但

    必需存候,现在,咱们不再辩论进城之事了。 文翰的意思是,进城之事暂时搁置不议,但徐

    广缙却理解为,以后再也不辩论进城之事了。与此同时,绅商许祥光和伍崇曜又如此给徐广

    缙解释《中国丛报》上的通告:文翰已在新闻纸上遍告各国罢议入城了。夷人举动,无论大

    小事件总以新闻纸为确据,不但本国取信永以为凭,仰且各国通知不能更议。 于是徐广缙兴

    奋地给道光上奏说:英人以后永不提进城之事啦!

    道光一听,心花怒放。表扬自己的钦差说:“所办可嘉之至”,“远胜十万之师,皆卿胸中之锦

    绣,干国之良谋,嘉悦之怀,笔难尽述也”。 实在是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