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曹洪亮早上一上班,见办公桌上摆着一封省政府的来信。秘书说是档案局的刘局长送来的,请你一定要亲自过目。

    曹洪亮心想,废话,省政府的来信我能不亲自过目?曹洪亮打开信吃了一惊,来信的竟是乔副省长。

    县委书记能收到副省长的亲笔信?这样的事还真不多。曹洪亮受宠若惊,就感到那信的分量很重,就有了圣旨突然到来,皇恩浩荡的感觉。

    等打开信一看,信上说,我和你们档案局的刘局长是部队的战友,当年是一个班的,他是我们的班长。我的天呐,刘局长这小子看着不起眼,当年还领导过省长!乔副省长说,这次你们要选一个教育局长,我看是否考虑一下老刘。他辛辛苦苦工作了多年,很有经验,政治上成熟,岁数也不小了,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云云。

    曹洪亮看完信,心里就像坠上了块石头,望着窗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这小子来头不小,比邱邵鸿还挠头,还难整。他和乔副省长没交情,没来往,根本不熟悉,只是前几天见过一次面,那是因为修建沿江水利工程的事。乔副省长把沿江两个地区的十几个县都召集到一起,开协调会布置任务。在会上各县都在抢机会说明自己的困难,目的是要尽可能多的争取资金。那可不是几百万,应该是上千万。

    按照这次会议安排,这几天曹洪亮就要动身到省里去参加乔副省长召开的会议。这时候他突然来了这么一封信,让人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鬼才知道让正在举棋不定中的曹洪亮怎么办?

    首先曹洪亮觉得是件好事,如果我把杨副省长的事给办了,就等于送给了他一个“物美价廉”,他肯定满意的见面礼,申请资金的事就基本没问题了,或者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良机呀!正应了那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是啊,话又说回来了,他的校友高副局长就提不起来了,他不就成了货真价实的牺牲品了吗?

    还有,前任c现在的毛副主任的小舅子又怎么安排?再说,谁不知道那个刘局长的德行,那是个什么东西。搞破鞋那事他花钱压下了,人家男人不追究他了,算他小子有福气;民不举,官不究,组织上官官相护,装聋作哑;可群众的嘴能堵住吗?堵不住,永远堵不住!大河边上的那些老头老太太想起来就翻腾出来议论一番,继续在冷嘲热讽戳他的脊梁骨啊。

    曹洪亮厌恶这样的人,到基层检查工作不愿带这样的干部。他认为,自己的屁股后面站着他们,老百姓就会认为自己也不干净。所以刘局长几次约他吃饭,约他检查工作,他都借故推脱了。癞蛤蟆不咬人,可他能不知廉耻地,挤挤插插,主动跳到你的脚背上,还要咧着嘴对着你献媚。这样的癞蛤蟆不是一般的癞蛤蟆,会钻营,有背景,工作干得不咋地,钱一定不会少搂。他和邱邵鸿一样,都他妈狗屁不是,上教育局去干啥?没别的目的,就是想搂钱揩女人的油!

    曹洪亮气得一屁股跌坐在沙发上,由于坐得太猛,被弹起来颠了一下。

    他感到很累,不是身上累,想了半天他才认定是脑袋累。不仅累,还混浆浆的,像一盆粘糊糊的浆糊。

    今晨是准备下乡的,秘书小吕来问,啥时走?

    他说,就走。

    秘书问,去哪个乡镇。

    他说,换个地方。到体育馆。

    秘书小吕知道,只要是曹洪亮去到体育馆,那一定是遇到不高兴或者难解的事了。这是他跟着曹洪亮几年,发现的一个规律。

    晚上躺在床上刚要迷糊,曹洪亮突然又坐起来,他想到白天秘书小吕冒的一句话,会不会是真的?想到这,他打了一个寒战,惊出一身冷汗:那封信真是省长来的吗?会不会是假的?

    据说那个刘局长是个很滑头,很阴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