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孔颖达脸色变了几变,徐文远紧皱双眉,郑长史若有所思。

    “郑长史,你屡任要职,是否觉得周礼会符合现在的实际需要?”王小麦问道。

    “这个”郑长史一副为难的神色。

    “如今恢复周礼,的确不是上上之选。”孔颖达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

    王小麦有些敬佩的看着孔颖达,能鼓起勇气否认自己的老祖宗孔子的话,孔家人的确继承了其先祖的豁达。

    “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承认,古法今效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古代有古代的问题,古人有古人的问题现代有现代的问题,今人有今人的问题。我们今日所碰到之问题,绝不可能与古人相同。我先前遇到过一位胡人,他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西方圣人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人同时品味着这句话。

    “所以在下以为,圣人给我们留下的并非是指具体的治世良策,我们后人碰到问题,万万不可偷懒,只知求助于古人,而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学习圣人留给我们优良的人格品质,而非对圣人见解的生搬硬套。”王小麦说到这觉得自己有些跑题了,赶紧打住。

    “不错,”徐文远点点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乃一切之本,也是我儒家之本。”

    “故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格物,诸位认为,何谓格物?”

    “格者,来也。”孔颖达对曰。

    “谁来?人还是物?”王小麦追问。

    孔颖达略一思索,“人来。”

    “格物究竟何意?”

    “这”孔颖达犹豫了一下,“尝闻礼记有很多遗失,格物致知之意应该在那遗失的章节里。”

    “不错,”王小麦说,“我早年游学是曾见有人言称见过这部分遗失的章节。”

    “什么?”三老均是一惊。礼记是儒家必修的经典,也是读书人指导自身行动的纲领,是一本为读书人树立世界观的书籍。但是因为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变动,尤其经过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这样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导致了很多内容的丧失。

    “那人姓程,年纪已经很老了,他告诉了我格物的意义,我问他从何处得知,他自称见过这部分遗失的内容。”

    “此人现在何处?快快讲来!”三人迫不及待地问。

    王小麦摇摇头:“当时我是在江南江都一带见的他,见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八十岁的高龄,孤苦伶仃,有恙在身,现在恐怕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唉”徐文远叹息一声,“想必他是前南朝的士人,南朝不像北朝久经战乱,有些完整的章节流传下来也属正常。你还记不记得他对你说的那部分遗失章节的内容?”

    “记得。”王小麦起身走到案几旁,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行字,“这便是那老者对我提及的内容,在下也难辨真假,但确实觉得文中的道理是对格物的最好解释。三位先生请看!”

    三老迫不及待的接过纸。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段是大学章句的传五,由朱熹总结了程颐c程颢的思想而来。王小麦当年为了应对高考,死记硬背了不少古文言文,却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这段话解释了致知格物的意思,要想达到致知的境界,就必须了解事物的原理和规律,只要是人心,就有认知事物的能力,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原理和规律的只要万物的原理规律没有弄清楚,就很难达到致知的境界。

    “唉”郑长史看着王小麦,“怪不得继开你对算学有如此的造诣,想来是受此影响颇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