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机构”两个项目。前者是对军制改革方案中“配备防dú面具及设置dú气室”内容的保留;后者则是新增加的内容。在这里,日本梦想多年而又悬而未决的设立化学战学校的问题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离现实只有一步之遥。
军备改革修正案写入1933年度预算案,并提jiāo第64届议会(1932年12月26日至1933年3月26日)审议。在当时非常时局下,预算案没有修正便予以通过,确定了陆军习志野学校的创立。
1933年3月31日,在习志野成立化学战学校,并于4月23日命名为“陆军习志野学校”,8月1日开学,任命舞鹤要塞司令官、陆军少将中岛今朝吾为习志野学校校长,该校干事为步兵第57联队联队长、陆军步兵大佐今村。
第七章为皇军增添光彩的化学战学校:第三节化学兵监部 [本章字数:746 最新更新时间:2009-07-10 16:25:28.0]
兵种监部,为日军的一级军种组织,相当于现在的兵种司令部。化学兵监部,即化学兵训练部。
如前所述,习志野学校是作为教育总监部直接管辖的学校而起步的。当时,教育总监部由骑兵、pào兵、工兵、运输兵等各兵种监部以及总务处、第1处、第2处组成,习志野学校由第1处管辖。
1938年3月,教育总监部改编为四兵种监部和第1部(第1、2处)、第2部(第3~第5处),习志野学校由第5处领导。
接着于同年7月15日又改编为四兵种监部和2部7处,但习志野学校继续由第5处领导。首任第5处处长是白银义方大佐。第5处是以处长和3名部员(中佐、大佐、上尉各1名)为中心组成的人数很少的组织。之后,习志野学校教育训练方面的业务均以第5处为窗口而展开。首任第5处处长白银大佐、第二任渡边雅夫大佐、第三任白木真澄中佐以及部员,均是从在习志野学校担任过教官、研究员等职务的人中选拔出来的,他们与习志野学校关系极其密切。
为了强化化学战方面的中央组织,日军于1941年4月10日在教育总监部内设立了化学兵监部(1941年4月9日军令陆第2号)。首任化学兵监是历任要职、才华卓越的町尻量基中将。最后一任第5处处长白木中佐改任化学兵监部副监。
化学兵监部的任务是:“掌握该兵种部队教育训练方面的有关专门事项,统管其隶属学校,就该兵种部队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以谋求其发展”,同时,“统管除化学兵种部队以外的部队(航空部队除外)及教育总监所辖学校的化学战教育”,“就dú气防护,对该兵种部队以外的部队进行检查,以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其职责范围涉及的不仅仅是化学兵部队和机关,还涉及到全军的化学战教育。在化学兵监部的领导下,习志野学校为日军实施惨无人道的化学战,培养了大批骨干专业人才,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八章可以适时使用dú气弹:第一节大量向中国派遣化学战部队 [本章字数:4715 最新更新时间:2009-07-10 16:26:03.0]
如前所述,早在1899年《第一次海牙公约》宣言书签字生效,“禁用有dú物质”就成为国际公法。其后,1907年再度产生《第二次海牙公约》,再次以公法形式“禁止使用有dú物质和有dú武器”。两次海牙公约,日本均与约签字。但日本军国主义出于侵略政策的需要,违反国际公约,秘密研制化学战剂和化学武器,将之奉为推行法西斯侵略政策的“撒手锏”。
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日本军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在向华北、淞沪派遣侵略军的同时,即向各战区派出了“秘密部队”化学战部队。1937年7月28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