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关系相对稳定、平和,只是在“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段时间内,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屡屡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残酷屠杀和掠夺我国人民和资源,给我国造成巨大的损失。战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máo zé dōng、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及日本和平人士的推动下,中日民间友好jiāo往关系得到稳步发展。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访问我国,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告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结束,中日邦jiāo实现了正常化。1978年8月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那么,为什么时至今日,在中日关系的进程中会不时出现不和谐音呢?关键在于日本方面未处理好历史问题,包括靖国神社问题、教科书问题、遗弃化学武器处理问题等。如何处理历史问题,关系到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在处理历史问题方面,中国人民历来是大度的,我们从不要求日本政要像前西德总理勃兰特那样向二战的受害者下跪,我们只要求还历史的真实面貌,不再做任何伤害中国人民和曾被侵略过的亚洲其他国家人民感情的事情。这样做不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有利,更对日本有利。因为正确地对待历史,是日本取得亚洲各国人民信任的前提,而这一点关乎到日本的今天和明天。社会发展规律昭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遵循历史这把尺子所指示和丈量的道路前进,其未来必然是一片光明。
站在历史的潮头,希望满怀,信心满怀。
从总体上看,中日邦jiāo正常化以来,双方的关系是稳定的、发展的,出现的问题和干扰还不至于逆转其前进方向。珍惜中日友好大局早已是两国的共识。对于中日间存在的问题,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应本着区别对待、友好协商、求同存异、着眼未来的精神,加以解决,不使小癣酿成大患,影响中日关系的大局。区别对待,就是对双方现存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梳理,区分轻重缓急,排出解决的先后顺序。例如,历史问题,有些属于认识问题,有些像遗弃化学武器伤人的问题,就属于必须尽快处理的问题,应从速决断并解决。友好协商,就是双方从大局着眼,互相尊重,互谅互让,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平心静气地进行对话,理清事实,厘准责任,该谁负责的,谁就主动承担起责任,并主动做出令双方都能满意的解决。求同存异,就是从大局出发,寻求并扩大双方战略和利益的共同点,以此为基础,对那些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如领土问题,在不违反双方事先约定原则的前提下,先行搁置,条件成熟时再加以解决。着眼未来,就是通过历史车轮的巨大前进动力,去排除中日关系中现有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干扰,在中日两国社会进步的新平台上,去认识和解决矛盾和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近60年。在这本小册子中,我们记述了侵华日军细菌战、化学战及其要员结局的实际情况。
了解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实和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贯穿这本小册子的主旨。
站在历史的潮头,我们坚信:中日关系前景美好!
2003年12月后记应珠海出版社之约,作者在时间紧、资料十分缺乏的条件下,开始了本书的筹划和写作。文武和成岗两位作者日常工作本来就比较紧张,但考虑到这套丛书的意义,还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搜集资料,研究提纲,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态度,按时完成了书稿。成岗担负上篇“侵华日军细菌战要员大结局”的编撰任务,文武担负下篇“侵华日军化学战要员大结局”的编撰任务。
这本书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