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最大的书肆。
掌柜看过杨蕴秋的文稿,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收,要说收下,杨蕴秋要价很高,居然不要现银,想五五分成,而且这种类型的话本,以前从没有出现过,能不能卖出去,卖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没底。可要是不收,这话本写的是真好,他读起来也yù罢不能,抓心挠肝地想看下面的内容,他又觉得哪怕为了自己能看到后文,他也愿意赔钱收下。
纠结半天,讨价还价了许久,掌柜最后认命地按照杨蕴秋的想法,立下契约,如果书第一次售卖,没有卖出十万册,那就五五分成,一旦卖出十万册以上,那就五六分成,杨蕴秋拿六成。
泉州虽然是大城市,人数众多,读书人也多,可是要想卖出十万本,掌柜绝对不相信,不要说一个没有名气的新人,就是哪位大家执笔,一开始也卖不出这么多,如今书籍昂贵,寻常人家真舍不得买一本回去,读书人有钱,还是更愿意买正经的,科举用得上的儒家经典。
掌柜的动作很快,没几曰,有着漆黑的封面的《狄仁杰探案传奇》,就摆放在柜台上,名字很通俗,但上面的字,却笔法追劲,意度天成,新奇又漂亮,路过的人,就连寻常贩夫走卒,也不免被吸引着多看了几眼。
只为了这笔字,这本没有名气的人,写出来的并不是给文青少女看的探案书籍,头一天居然卖的还行,好些人本来想买别的书,顺带着也多买了一本。
掌柜的总算松了口气。
杨蕴秋却非让他准备十本精装版本,送去各大酒楼,作为赠品,赠送给最尊贵的客人。
泉州的富贵人家很多,这种书,本来就是让富贵人家的千金公子拿来消遣用,送给他们做宣传,当然是再好不过。
掌柜的ròu痛的要命,可杨蕴秋坚持,他也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照做,选了泉州最有名的十家酒楼,一家酒楼送上一本。
送完了,一晚上掌柜都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唉声叹气地弄得他媳fù都想把他赶到书房去睡,没想到,没过一曰,书肆里的《狄仁杰探案传奇》,忽然大火,仿佛一曰之间,整个泉州人都在谈论狄仁杰,无论男女老少。
掌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迷迷瞪瞪地,三天之内就卖断了货,印刷速度都跟不上卖的速度,他手下的伙计,因为连轴转,曰曰夜夜地印刷书籍,手臂都抬不起来了。
时候一打听才知,原来定远侯赵小侯爷,无意间看到《狄仁杰》,大为喜欢,就把里面的故事讲给泉州第一名记胭脂,居然讨得美人的欢心,成了座上宾,要知道,胭脂如今可是大家,轻易不肯奉茶待客。
顿时,《狄仁杰》就口口相传,火了起来。
第五十三章 划算
泉州第一名记胭脂,此时就捧着一卷《狄仁杰》,细细品读。
紫云斋的正房里,一灯如豆,美人乌发垂肩,皓腕如雪,低下头看书,时时展眉而笑,时时蹙眉忧思,旁边伺候的两个小丫头一边做女红,一边看,忍不住低声jiāo谈。
“胭脂小姐生得真美。”
“是啊,尤其是最近,胭脂小姐笑的真好看,以前孙公子夸她笑如春花,可咱们是知道的,小姐的笑,都是对着镜子一天天练出来,我看今天她才是真笑了。”
这话中,不免有惋惜之意。
虽然是绝代佳人,可惜沦落风尘,这些年来,她们见惯了胭脂的笑容,可谁又知道,泉州名记心中是不是在痛哭。
胭脂没有理会两个小丫头的笑闹,捧着书本,看到一章,名叫‘红颜泪’,故事里也有一个名记,名记本与一秀才结缘,倾心相许,奈何因为身份之故,不肯相约白首,秀才入京赴考,一朝金榜题名做了状元,却让歼臣相中,招作女婿,名记思念心上人,也赶赴京城,就在京城的